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死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网,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远处望见房屋。)

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走着,向四处看,)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拔,敲着,说:)还是请司命大神复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谈谈闲天,再给他重回家乡、骨肉团聚罢。(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司命——庄周,你找我,又要闹什么玩意儿了?

(司命用马鞭向蓬中一指。同时消失了。所指的地方,发出一道火光,跳起一个汉子来。)

汉子——(大约三十岁,体格高大,紫色脸,像是乡下人,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用拳头揉了一通眼睛之后,定一定神,看见了庄子,)哙?

庄子——哙?(微笑着走近去,看定他,)你是怎么的?

汉子——唉唉,睡着了。你是怎么的?(向两边看,叫了起来,)阿呀,我的包裹和伞子呢?

(向自己的身上看,)阿呀呀,我的衣服呢?(蹲了下去。)

庄子——你静一静,不要着慌罢。你是刚刚活过来的。你的东西,我看是早己烂掉,或者给人拾去了。

汉子——你说什么?

庄子——我且问你:你姓甚名谁,哪里人?

汉子——我是杨家庄的杨大呀。学名叫必恭。

庄子——那么,你到这里是来干什么的呢?

汉子——探亲去的呀,不提防在这里睡着了。(着急起来,)我的衣服呢?我的包裹和伞子呢?

庄子——你静一静,不要着慌罢——我且问你:你是什么时候的人?

汉子——(诧异,)什么?……什么叫作“什么时候的人”?……我的衣服呢?

庄子——喷喷,你这人真是胡涂得要死的角儿——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你这“人”尚且没有弄明白,哪里谈得到你的衣服呢?所以我首先要问你:你是什么时候的人?唉唉,你不懂。——那么,(想了一想,)我且问你:你先前活着的时候,村子里出了什么故事?

汉子——(想着,)哦,有有!那还是三四个月前头,因为孩子们的魂灵,要摄去垫鹿台脚了,真吓得大家鸡飞狗走,赶忙做起符袋来,给孩子们带上……

庄子——(出惊,)鹿台?什么时候的鹿台?

汉子——就是三四个月前头动工的鹿台。

庄子——那么,你是纣王的时候死的?这真了不得,你已经死了五百多年了。

汉子——(有点发怒,)先生,我和你还是初会,不要开玩笑罢。我不过在这儿睡了一会,什么死了五百多年。我是有正经事,探亲去的。快还我的衣服、包裹和伞子。我没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庄子——慢慢的,慢慢的,且让我来研究一下。你是怎么睡着的呀?

汉子——怎么睡着的吗?(想着,)我早上走到这地方,好像头顶上轰的一声,眼前一黑,就睡着了。

庄子——疼吗?

汉子——好像没有疼。

庄子——哦……(想了一想,)哦……我明白了。一定是你在商朝的纣王的时候,独个儿走到这地方,却遇着了断路强盗,从背后给你一闷棍,把你打死,什么都抢走了。现在我们是周朝,已经隔了五百多年,还哪里去寻衣服。你懂了没有?

汉子——(瞪了眼睛,看着庄子,)我一点也不懂。先生,你还是不要胡闹,还我衣服、包裹和伞子罢。我是有正经事,探亲去的,没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庄子——你这人真是不明道理……

汉子——谁不明道理?我不见了东西,当场捉住了你,不问你要,问谁要?(站起来。)

庄子——(着急,)你再听我讲:你原是一个髑髅,是我看得可怜,请司命大神给你活转来的。你想想看:你死了这许多年,哪里还有衣服呢!我现在并不要你的谢礼,你且坐下,和我讲讲纣王那时候……

汉子——胡说!这话,就是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的。我可是三十三岁了!(走开来,)你……

庄子——我可真有这本领。你该知道漆园的庄周的罢。

汉子——我不知道。就是你真有这本领,又值什么鸟?你把我弄得精赤条条的,活转来又有什么用?叫我怎么去探亲?包裹也没有了……(有些要哭,跑开来拉住了庄子的袖子,)我不相信你的胡说。这里只有你,我当然问你要!我扭你见保甲去!

庄子——慢慢的,慢慢的,我的衣服旧了,很脆,拉不得。你且听我几句话:你先不要专想衣服罢,衣服是可有可无的,也许是有衣服对,也许是没有衣服对。鸟有羽,兽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条条。此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注】,你固然不能说没有衣服对,然而你又怎么能说有衣服对呢?……

汉子——(发怒,)放你妈的屁!不还我的东西,我先揍死你!(一手捏了拳头,举起来,一手去揪庄子。)

庄子——(窘急,招架着,)你敢动粗!放手!要不然,我就请司命大神来还你一个死!

汉子——(冷笑着退开,)好,你还我一个死罢。要不然,我就要你还我的衣服、伞子和包裹,里面是五十二个圜钱,斤半白糖,二斤南枣……

庄子——(严正地,)你不反悔?

汉子——小舅子才反悔!

庄子——(决绝地,)那就是了。既然这么胡涂,还是送你还原罢。(转脸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毫无影响,好一会。)

天地玄黄!

太上老君!敕!敕!敕!……敕!

(毫无影响,好一会。)

(庄子向周围四顾,慢慢地垂下手来。)

汉子——死了没有呀?

庄子——(颓唐地,)不知怎的,这回可不灵……

汉子——(扑上前,)那么,不要再胡说了。赔我的衣服!

庄子——(退后,)你敢动手?这不懂哲理的野蛮!

汉子——(揪住他,)你这贼骨头!你这强盗军师!我先剥你的道袍,拿你的马,赔我……

(有删改)


【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其含义是:在那里是对的,在这里就是错的了。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出自《庄子·齐物论》,体现了庄子的“无是非观”。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而著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庄子·外篇》中庄子“叹髑髅”的寓言故事,是一部融合了写实性、游戏性与荒诞性的现代戏剧体寓言小说。
B.小说善于运用环境描写,开篇用寥寥几笔呈现了战国时期一幅荒凉的景象,使故事一开始便笼罩在萧条、悲凉的氛围中。
C.小说情节比较简单,紧紧围绕庄子与汉子的争论渐次展开,矛盾冲突的背后隐喻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民众之间的隔阂。
D.小说对人物的处理有闹剧的类型化、符号化倾向,如汉子以其性别来指称,以达到对社会的反讽与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2.“油滑”即“古今杂糅”的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是鲁迅“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取材于《庄子》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现实性的角度简析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锺书在《谈艺录》开篇即谈“诗分唐宋”的内涵: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与个人的性格情致、审美取向、语言功力密切相关,是相当个体化的行为,绝非社会状况所能支配和解释的。严羽等古人以唐朝宋朝为诗歌断代分期,只是便于著述的权宜之计,事实上,在文学领域里,“同时之异世、并在之歧出”的创作现象比比皆是。宋代诗歌也不乏注重情韵的自然感发之作,唐代诗歌中也不乏偏于议论的“尚理”之作。可见,以“丰神情韵”见长的唐诗未必出于唐代人之手,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也未必出于宋代人之手,与其将“尚意兴”之唐诗和“尚理”之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其视为文学创作的两种不同倾向。“诗分唐宋”昭示的不是“朝代之别”,而是创作主体的“体格性分之殊”。钱氏从两个层面凸显出“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

首先,“诗分唐宋”中的“唐宋”指的并不是唐朝和宋朝。杨万里曾经说过,“诗江西也,非人皆江西也”,在钱锺书看来,“诗人之分唐宋,亦略同杨序之指”:诗唐宋也,非人皆唐宋也。

其次,“诗分唐宋”所标举的是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不同创作倾向。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的性情心理各有特点,在诗歌创作方面,唐代诗人多重想象,追求浑融之美,宋代诗人多重理智,追求分析之妙,其他朝代的诗作均是唐宋诗风的轮回。但是,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性情心理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宋代诗歌中也有重想象的成分,唐代诗歌中也有重理智的成分,甚至在同一个诗人的诗作中,也会出现“丰神情韵”和“筋骨思理”这两种审美特质。在钱锺书看来,这种唐宋诗交缠的创作倾向主要取决于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而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可能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旷世而可同调”的文学创作现象普遍存在。生活在唐代的某些诗人可以写出宋人推崇的“筋骨思理”之作,生活在宋代的某些诗人也可以写出唐人推崇的“丰神情韵”之作。

第二,同一个人身上会交缠着不同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所以,即使在同一创作主体那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论及这个问题时,钱氏将刘邵和荣格的观点并置起来相互参证,刘邵和荣格都涉及了不同气质心理并存于同一个体的现象。钱氏认为,这种现象是唐诗创作倾向和宋诗创作倾向杂糅于同一个体的真正动因:少年“才气发扬”之时“遂为唐体”,老年“思虑深沉”之时“乃染宋调”。

显然,钱氏对“诗分唐宋”内涵的阐释在再现说和反映论盛行于世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当积极的纠偏意义。

(摘编自孙暖《论钱锺书的“诗分唐宋”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羽,即严仪卿,他在《沧浪诗话》中首倡以唐朝宋朝为诗歌断代分期,谬误明显。
B.“同时之异世”“旷世而可同调”,唐诗可能出自宋人之手,宋诗可能出自唐人之手。
C.“诗分唐宋”是“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也会出现“情”“理”交缠的审美特质。
D.钱锺书所在历史时期,再现说盛行于文艺领域,用它来阐释“诗分唐宋”似显欠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直接提出钱锺书“诗分唐宋”的理论,接下来进一步阐述其核心内容。
B.文章第一段举唐、宋一系列诗人的实例,能支撑唐诗、宋诗各有其所擅长的观点。
C.“诗唐宋也,非人皆唐宋也”仿拟杨万里的句式,来阐释钱锺书的观点,说理风趣。
D.文章逻辑性、条理性强,语言凝练准确,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分唐宋”的标准并非作者所处的时代,而是作品的风格,即唐宋诗歌有擅长丰神情韵和体现筋骨思理的区别。
B.诗歌创作“尚意兴”和“尚理”是两种不同的倾向,其选择与诗人的性格情致、审美取向、语言功力密切相关。
C.杨万里曾提出与“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类似的观点:江西诗派的诗人,只是作品风格相似,并不都是江西人氏。
D.在创作过程中,唐代诗人往往更重想象,而宋代诗人往往更重理智,两种不同的性情心理是诗作风格不同的根源。
2022-04-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九)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代宗宝应元年。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犹有赀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代宗大历十四年。旧制,天下金帛皆贮于左藏,太府四时上其数,比部覆其出入。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制,乃奏尽贮于大盈内库,使宦官掌之。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复得窥其多少,校其嬴缩,殆二十年。宦官领其事者三百余员,皆蚕食其中,蟠结根据,牢不可动。杨炎顿首于上【注】前曰:“财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敝,莫甚于此。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如此,然后可以为政。”上即日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一用旧式,岁于数中择精好者三五千匹,进入大盈。”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莫相统摄,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令行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上:这里指唐德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B.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C.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D.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应,年号名。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帝王遇到重大事件时,一般会改换年号。
B.道,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唐代初期分天下为十道,道是州县之上的监察区,宋代改称路。
C.比部,官署名,魏晋始设,掌稽核簿籍,后世沿之,但职能屡有变化,唐代时掌财政审计等事务。
D.顿首,古代跪拜礼,属九拜之一,也称稽首。作为旧时书信用语,顿首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担任租庸使时,选择豪吏担任县令,让他们督办赋税征收事务,这些县令以粗暴的手段征收赋税,令百姓苦不堪言。
B.京城中众多强横的将领无节制地向朝廷求取财物,时任度支、盐铁使的第五琦建议朝廷没收他们的财物,储存于大盈内库。
C.将天下赋税储存于大盈内库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二十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明显弊端,后来唐德宗下令终止该措施。
D.两税法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如根据支出数目确定征收赋税的数目,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视家庭贫富程度征收赋税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
(2)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
2022-04-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二首(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①清人方扶南说:“此二作(指《咏怀二首》)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②著书:写诗。③讵(jù):岂,难道。④檗(bò):通称“黄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明李贺非常勤奋,每天勤于写诗,殚精竭虑,导致白发若霜。
B.颔联中,诗人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
C.“苦檗”即“黄檗”,诗人不用“黄”字而用“苦”字,暗示出他的心中有难言之苦。
D.诗歌中,诗人写衣着,兼写生活和心情,熔叙事、状物、言情诸种表现手法于一炉。
2.诗的尾联写到清溪鱼,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4-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珪字正甫。中进士第,不求调,久乃除澄州军事判官,迁三河主簿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在职八年,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珪号为辩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俗传六国时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启扩,其东墓之柩题其和曰燕灵王旧,古字,通用。乃西汉高祖子刘建葬也。其西墓,盖燕康王刘嘉之葬也。珪作《两燕王墓辩》,据葬制名物款刻甚详。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坐监临奸事,求援于太常博士田居实、大理司直吴长行、吏部主事高震亨、大理评事王元忠。震亨以属鞫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珪与刑部员外郎王翛、宛平主簿任询、前卫州防御判官阎恕、承事郎高复亨、文林郎翟询、敦武校尉王景晞、进义校尉任师望,坐与居实等转相传教,或令元鼎逃避,居实、长行、震亨、元忠各杖八十,翛、珪、询、恕、复亨、翟询各笞四十,景晞、师望各徒二年。久之,除河东北路转运副使,复入为修撰,迁礼部郎中,封真定县男。珪已得风疾,失音不能言,乃除潍州刺史,同辈已奏谢,珪独不能入见。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珪乃致仕,寻卒。珪之文有《补正水经》五篇,《南北史志》三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今存,余皆亡。

(节选自《金史·蔡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B.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C.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D.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此处为动词,遭逢。
C.太子丹,燕国太子,曾在秦国做人质,后谋划“荆轲刺秦王”。
D.致仕,即致事、致政、解褐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珪有才学,淡泊名利。他考中进士却不追求升任官职,很久才开始担任官职,后来调迁为三河县主簿。
B.蔡珪做事认真,担任要职。蔡珪曾任户部员外郎、太常丞等要职;他写下《两燕王墓辩》,对墓葬的形制等写得特别详细。
C.蔡珪重友情,受连坐。蔡珪因为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犯监临奸事罪受牵连而甘愿受四十鞭杖,此事有多人受到牵连。
D.蔡珪患风疾于任上,一生著作颇丰。蔡珪患风疾退休后不久去世,他写有《补正水经》《南北史志》等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号为辩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
(2)震亨以属鞫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
2022-04-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大伾山有感

侯发山

2015年初秋的一天,在浚县挚友、作家马金章兄的陪同下,我游览了大伾山。

来到山脚下,山门上的对联一下子攫取了我的心,使我对大伾山顿生敬畏之感。邯郸道上,黄鹤楼头,一剑西风留幻迹;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尘寰。横额题青坛紫府青坛,即青坛山。相传,东汉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军,还师时经过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谥大伾山为青坛山。紫府,指神仙所居之处。呵呵,能到神仙居所游览一遭,确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们一行数人一边登山,一边聆听马金章兄的讲解。马金章兄不愧是当地文化名人,讲起大伾山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大伾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汭,至于大伾。相传大禹治水时到过大伾山,历代称为禹贡名山。从那些摩崖石刻(题记)中可以看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览胜者代不乏人,他们多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抒发登大伾,俯大河,怀大禹的感慨豪情,其中以唐代的洪经伦题记和明代的王铎书法最为有名。看到那些在石刻前驻足观赏、留影的游客,马金章兄自豪地说:大伾山石刻,从唐代至明清时期共遗存460多处,因此,以欣赏大伾山摩崖石刻,鉴赏其书法、艺术价值为主题的‘大伾山摩崖石刻风情游’越来越火。我也不甘寂寞,在一块愿读尽天下有用书的石刻前留影,以此告诫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大伾山的大石佛。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4)雕刻。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有三道肉领。左手抚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因胸部残破,衣纹不清,似是双襟直垂……大石佛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以中国最早、北方最大而著称于世。随同的马金章兄解释说,古时,黄河流于其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山上寺庙洞阁棋布,始建于北魏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年代最早,寺内有藏经阁,原藏明代南藏经6053卷,为宗教典籍珍品。宋代的天齐庙、太平兴国寺、丰泽庙,元代的观音岩,明清的阳明书院、吕祖祠、禹王庙、张仙洞等建筑,皆各有其妙,为大伾山增光添彩。站在古柏环绕的古庙前,使人如入仙境,飘飘欲仙。

大伾山不像其他山登起来那么累,山路舒缓、平坦,可以一边走一边细细品味。山上秀丽幽静,松柏苍郁,上千年的古柏随处可见,有的树干笔直,直至蓝天,树冠蓊郁,一派舍我其谁的霸气;有的树干遒劲斑驳,稀疏的树冠透出饱经岁月的沧桑……马金章兄介绍说,大伾山有汉唐古柏400余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棵古柏从树根部裂开,中间钻出一棵槐树,当地称之为柏抱槐。两棵树同根共生,一样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看着两棵树如此亲密无间,相互依偎,我和爱人也在这棵树前合影留念,祈望我们也和柏抱槐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然而,大伾山又是很小的一座山,笔者说的指的是它的海拔、面积和山势。大伾山系太行余脉,东西宽0.95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35米,平地高起70米。它不是丛山中的峻岭,而是平原突起的孤峰。尽管其,但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石刻艺术博大精深,故并不影响其名山的地位。

由大伾山我想到了郭明义,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但是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里,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19年里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共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往在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由大怀山我想到了胡发生老人,他有3个儿子和5个女儿,晚年本应平静而殷实,但是他退休后毅然背起编织袋,当上了破烂王18年来,他用卖破烂挣的钱,为乡里学校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月饼。85岁的他在离世的前一天,还忙着在集市上捡废品……被评为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已过耄耋之年的刘盛兰老人拾荒助学近20载,几十年未尝肉味,家徒四壁,却捐出了十多万元。其人其事感动中国,他也成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类似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可观的收入,他们图的不是,也不是,但是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就像大伾山一样,不高大,不险峻,但因其厚重的文化和内涵,永远矗立在中国名山之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上那副对联的上联通过写邯郸道典故和黄鹤楼传说,描写吕洞宾的仙人形象,下联揭示人生哲理:修身养性须人世。
B.作者一边登山一边听挚友讲解,一边联想一边谈论游览感想,登山则情满于山,文章感染力很强,给人以启迪。
C.作者写大伾山的“小”,目的是突出大伾山在文化内涵上的“大”,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明暗结合的写法,匠心独到。
D.本文有一个明显的艺术特点,即在写游览之余常使用一句话来写自己游览时的一些感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大石佛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有人认为本文为游记,重在写作者登游之感;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借物写人,突出对平凡人物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特征简要分析。
2022-04-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聪明理论主张,从信息加工的动态过程来看,感知敏感性、相似性判断与辨别、表征的形成与操作、分类、工作记忆等反映了认知信息由输入、表征到转变为备用状态等初级的、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其中,感知过程制约着认知信息的输入,感知过程的速度、精度和准确度的差异可能导致个体所输入的信息存在量或质的差异。辨别是比较两个客体之间异同的过程,是建立关于客体的表征的前提。认知信息的表征是信息内化的阶段,可分为表征形成和操作两类加工。表征形成的速度、所形成表征的适宜程度、表征操作的速度、表征操作的方式和表征操作的准确性等因素都制约着认知信息的表征质量,既可能形成封闭性表征,也可能产生开放性表征。认知信息转变为备用状态主要反映在记忆过程中。工作记忆负责认知信息的存储与提取,存储速度和提取速度是反映认知信息存储质量的指标。由于每个个体都存在识记和提取的超速极限,存储速度和提取速度又是个体认知基本能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智力开发是指最大程度上开发个体的智力潜能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全面地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的过程。它既不是一个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过程,也不是通过训练,让个体熟悉问题情境从而提高认知加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的过程。由于智力开发是一种对潜在的一般能力的开发,一般能力的提高应反映在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具有广泛迁移性的认知训练才是较好的智力开发方案。智力开发是潜能开发,不是超前发展。超前发展是个体的认知能力早于同龄人发展的现象。一般而言,增强某种刺激、增加在固定时间段内训练的次数以及丰富个体的经验都能够促使个体在这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高于同龄人。但当同龄人也获得了这些经验后,其该方面的能力同样会达到被训练者的水平。智力开发是促进能力发展,不是增长知识和技能。个体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有利于个体这个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能并没有相应地获得发展,这就可能使个体发展成一个专才,而不是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摘编自阴国恩、郑金香、安蓉《一种基于认知基本成分的新的智力开发观》《智力开发的聪明理论》)

材料二:

医学临床实验证明了大脑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左脑的损伤会引起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症、文字不识症和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右脑的损伤则会造成相貌不识、结构性失认等现象和空间定向思维方面的障碍。如果将铅笔两个字分别投射在病人左、右眼半视野内,铅在左,笔在右,那么病人能说出,却不能说出,这是因为投射在左半球,所以能命名,而投射在右半球,因而不能用言语描述。如果把一支铅笔放在病人左手上,他可以用动作表示铅笔的用途,但不能用语言描述它。如果把铅笔换到右手上,病人马上就能用言语做出报告。如果让病人根据积木的颜色来排列某种图形,那么他可以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完成任务。这说明,两个半球确有不同的功能,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二者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

(摘编自韩延明《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材料三:

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许多方面。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抓,而且要抓早抓好。因为大脑的开发潜力是递减的,开发越晚,收获就越小。但家长要明白两个原则。首先,智力开发也要全面,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智力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其次是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36岁的孩子最需要玩,哪怕是玩沙子、玩水,也能让他们获益良多。另外,不少家长给孩子早期定向,小小年纪就学这学那,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点在不在那儿。极端的望子成才,达不到的过高期望,家长就很容易用横向比较你瞧人家多好,你看看你之类的消极评价挫伤孩子的信心,使他们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于巍、张嘉《开发幼儿智力小心透支》)

1.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半球控制着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是人脑处理语言,进行抽象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
B.左、右半球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说话、图形识别、空间定向思维等智力活动要受右脑控制。
C.智力开发要抓早抓好,要抓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许多方面。
D.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智力开发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早期定向或做横向比较。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发掘个体的智力潜能是一个长期、全面地提高个体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就像种树一样,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揠苗助长”的过程。
B.智力开发是特殊潜能的开发,通过增强某种刺激、增加在固定时间段内训练的次数以及丰富个体的经验,可使个体特殊潜能高于同龄人。
C.美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拓展孩子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激发和调动大脑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D.长期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而经常把头和眼珠转向右侧的学生,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高出一筹。
3.怎样让学生的大脑两个半球协调发展?请结合材料和实际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浪花

杨朔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过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靠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又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说得妙,里面又含着多么深的人情世故。我不禁对那老渔民望了几眼。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清朗,又深沉。老渔民说完话,不等姑娘们搭言,早回到船上,大声说笑着,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似的新鲜鱼儿。

我向就近一个渔民打听老人是谁,那渔民笑着说:“你问他呀,那是我们的老泰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不过我们叫他老泰山,还有别的缘故。人家从小走南闯北,经得多,见得广,生产队里大事小事,一有难处,都得找他指点,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此后一连几日,变了天,飘飘洒洒落着凉雨,不能出门。这一天晴了,后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红的霞光,从海边散步回来,瞟见休养所院里的苹果树前停着辆独轮小车,小车旁边的一个人俯在磨刀石上磨剪刀。那背影有点儿眼熟。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说:“老人家,没出海打鱼么?”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说:“哎,同志,天不好,队里不让咱出海,叫咱歇着。”

我说:“像您这样年纪,多歇歇也是应该的。”

老泰山听了说:“人家都不歇,为什么我就应该多歇着?我一不瘫,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闲饭,等于骂我。好吧,不让咱出海,咱服从;留在家里,这双手可得服从我。我就织鱼网,磨鱼钩,照顾照顾生产队里的果木树,再不就推着小车出来走走,帮人磨磨刀,钻钻磨眼儿,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活,总得尽我的一份力气。”

“看样子您有六十了吧?”

“哈哈!六十?这辈子别再想那个好时候了——这个年纪啦。”说着老泰山捏起右手的三根指头。

我不禁惊疑说:“您有七十了么?看不出。身板骨还是挺硬朗。”

老泰山说:“哎,硬朗什么?头四年,秋收扬场,我一连气还能扬它一两千斤谷子。如今不行了,胳膊害过风湿痛病,抬不起来,磨刀磨剪子,胳膊往下使力气,这类活儿还能做。不是胳膊拖累我,前年咱准要求到北京去油漆人民大会堂。”

“您会的手艺可真不少呢。”

“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不瞒同志说,三十年前,我还赶过脚呢。”

他正要讲述精彩过往的时候,休养所的窗口有个妇女探出脸问:“剪子磨好没有?”

老泰山应声说:“好了。”就用大拇指试试剪子刃,大声对我笑着说:“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

西天上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得红彤彤的。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他走了,他在海边对几个姑娘讲的话却回到我的心上。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老泰山姓任,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笑笑说:“山野之人,值不得留名字。”竟不肯告诉我。

一九六一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景动静相宜。冲击礁石的浪花,是势不可挡的动景,金光灿烂的晚霞,是绚丽优美的静景,描绘出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的画面。
B.文章写人方式多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景物烘托、他人评价的侧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正面描摹,手法灵活。
C.文章线索清晰分明。以“浪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推出一组“浪花”的特写镜头,结尾以“浪花”为喻点题,前呼后应,首尾圆合。
D.文章结尾别具匠心。在红霞如火、野菊绽放的景色中,老泰山的背影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蕴含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意。
2.文中多次运用“咬”字,请结合文本分析该字的妙处。
3.杨朔的散文善于从大处看眼,小处落笔,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022-04-15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阐释传统。史书中的原始记载与早期论赞往往建构起了历史阐释的传统见解,而文人所作的咏史诗却能因其私人性与灵活性而获得广阔的历史阐释空间,有的还将一些传统见解翻转过来,也就是“翻案”。如果将史书中的正统观念视作历史阐释的正面,那么咏史诗中的“翻案”现象则可称为历史阐释的背面。

翻案写法与咏史诗的写作传统并非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咏史诗出于班固之手,其《咏史》一诗铺叙缇萦救父之始末,开创了咏史诗的“纪事传统”,西晋的左思和东晋的陶渊明创作出一系列独具个人色彩的咏史之作,借古人情状浇今人块垒,开创了咏史诗的“抒情传统”。到中晚唐,咏史诗的议论色彩得以加强,诗人们开始乐于在咏史诗中发表对历史的看法,形成了咏史诗的“议论传统”。这些议论中还多有翻案之见,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形成了咏史翻案现象的第一次高潮。

人们在讨论中晚唐咏史诗这一做法转向的时候,往往将其当作“以议论为诗”在中晚唐呈现出萌芽状态的又一例证。但历史题材与其他题材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它直接关乎“思想”。可以说,对历史的反思与“以议论为诗”是天然的盟友,在历史题材中掺入思想表达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中晚唐咏史诗中的议论往往是带有颠覆性的,甚至对主流历史认知有所违背。作为“以议论为诗”的典范形态,宋诗议论的基调仍是刚健中正、质朴务实且符合主流的儒家价值观。如王安石在《明妃曲二首》中提出了极具颠覆性的看法,对儒家所提倡的华夷之辨、君臣之义思想构成挑战;而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虽然也很具有批判性,却只批评君主不能识别贤才,与儒家尚贤思想如出一辙。在当时,欧诗得到一致的赞誉,王诗却遭到一边倒的唾弃。可见翻案构思未必就是“以议论为诗”的主流,它应是中晚唐社会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奇葩。咏史翻案在中晚唐的集中出现,我们认为应主要归因于思想领域的解放。

首先,盛唐以来,思想世界的权威失坠、边界模糊的状况早已经出现,这导致唐人的思想世界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对经典与权威的质疑成为平常之事。如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称赞隋炀帝修筑大运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显然与儒家正统学者的批判相异,这完全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论调来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其次,中晚唐士人普遍面临着理想失坠的尴尬处境,文人风气开始从豪迈刚健向狂狷放诞的方向转变。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性格放肆的一面,而这与他们在咏史诗中表现出来的翻案倾向是一致的。其中等而上者,借古人古事发泄自我悲愤,对古代的英雄事业与忠贞志节提出怀疑,代表了中晚唐知识分子普遍洋溢的磊落不平之气;至于等而下者,甚至将咏史诗写出低俗香艳的格调。再次,中晚唐社会危机丛生,道德秩序崩塌,稍有正义感的文人都会对朝政弊端或道德堕落加以批评,借古讽今在所难免,因对现实有过于极端的愤怒,形之于诗,则往往贯穿着同样极端化的思维习惯。

如果说功利思想与理想失坠相当于中晚唐文人价值世界中“极右”的一面,那么极端化的道德批评则相当于“极左”的一面。这些看似悖反的思想倾向同时作用于同一批诗人的身上,未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样一个充斥着社会危机和思想异动的极端化的时代,文人的心中也会充满着相互矛盾的极端化思想,而这些都是翻案作为一种历史阐释习惯的社会根基与思想源泉。

(摘编自马昕《历史阐释的背面:中国古代咏史诗的“翻案”现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史书的原始记载和评价所代表的历史阐释传统相比,咏史诗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阐释空间,有的还有新奇独特的阐释见解。
B.咏史诗的写作传统经历了纪事、抒情、议论三个阶段,其中议论色彩的加强最终促成了咏史诗翻案现象在中晚唐的集中出现。
C.咏史诗的翻案现象呈现出实用主义、理想失坠、极端化的道德批评等思想倾向,这种现象与当时思想领域的解放存在着关联。
D.在充斥社会危机、思想异动的时代,诗人往往将对现实的极端愤怒形诸咏史诗,而在历史阐释中又呈现出矛盾的极端化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阐释传统,意在引出古代咏史诗的翻案现象这一话题。
B.文章第三段先破后立,并采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指出咏史翻案在中晚唐集中出现的原因。
C.文章在分析咏史诗的翻案现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时,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D.文章阐述古代咏史诗翻案现象,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阐释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独具个人色彩的、以抒情为主的咏史之作,往往借古人情状浇今人块垒,因此无法将一些传统的见解翻转过来。
B.以议论为诗歌的典范形态,在历史题材中表达颠覆性思想,甚至违背主流历史认知,是咏史诗翻案构思的主要特点。
C.皮日休和王安石的咏史诗都具有颠覆性思想,王诗却遭到一边倒的唾弃,可见翻案构思成为主流需要一定的社会土壤。
D.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之举,前人多有缅怀之意,而杜牧《题乌江亭》却对此进行了理性思考,是翻案诗的“等而上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热词,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实现碳达峰,才能实现碳中和。从发达国家碳达峰路径来看,碳达峰后会经历一个平台期,之后随着技术进步,碳捕集技术和负排放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碳排放水平会持续下降,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水平越低,减排成本和难度就越低,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就越小;反之,实现碳中和所要求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速度就越快,难度就越大。

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提请所有缔约方在2020年前提交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以推动全球尽早实现深度减排,确保到本世纪末将地球表面升温控制在2度或1.5度之内。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高度契合《巴黎协定》要求,是全球实现温控目标的关键,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体现了我国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从历史排放看,发达国家制造了更多的排放总量,但大多在20世纪后半期或21世纪初就实现了碳达峰。而我国将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的碳强度降幅,这意味着我国从碳达峰到净零排放几乎没有缓冲期。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主动作出的战略决策,可借此推动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在全球经济社会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有助于倒逼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不同于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我国仍需继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于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语境下,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必须追求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基于化石燃料的高碳产业结构应按照碳排放水平进行重新调整,高碳排放的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原来“上大压小”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必须开展低碳化改造。其次是需要培育新兴产业。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趋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先天具有低碳化优势,能以较低成本走上低碳甚至零碳的发展方向。

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碳减排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长期以来,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造成这些资源型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往往过高,因而碳排放规模较大,这些地区能否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完成碳减排任务,是全社会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如果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弥补资源枯竭或化石能源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不成功的。

另外,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重构,这将是一个利益重组的过程,产业转型存在很大风险。如煤电产业,根据对2019年现存煤电项目的财务成本核算,全国有近70%的煤电机组处于亏损状态,若采取提前退役和降低发电小时数等方式逐步退出燃煤发电,煤电部门亏损状况或将加剧,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并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

此外,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还有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新建和翻新需求,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要有效控制碳排放困难较大,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

(摘编自《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学解读》,《光明日报》2021年6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后,碳排放量就会随着技术进步和普及持续下降,直到排放值为零,实现净零排放,完成碳中和。
B.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若能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标,将对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做出关键贡献。
C.因为几乎没有缓冲期,所以中国要用全球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D.碳中和的利益重组过程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基建将加大有效控排难度,产业转型路径须切实可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达峰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决定碳中和难度,所以要加快转型尽早达峰,并充分利用达峰之前的时间积极减排,降低峰值。
B.只有低碳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展,以弥补资源枯竭或化石能源退出造成的负面影响,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才算成功。
C.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先天具有低碳化优势,而且成本较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必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D.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对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变革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3.碳达峰、碳中和将为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中国带来哪些积极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4-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