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颠覆性技术是指能够带来突发的或意料不到的效果的创新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产生正面结果,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它可能对已有的技术和市场带来革命性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力量平衡。通常,这类技术的出现没有规律,更难以预测。

颠覆性技术和新兴技术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一般来说,颠覆性技术可以是科学技术突破的结果,如电子的发现。而新兴技术也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其刚刚出现时颠覆性可能没有马上显现。但当它被创新性地应用时,其颠覆性就会得以充分体现,如脸谱(脸书)等社交网站。鉴别新兴技术会不会成为颠覆性技术,我们可能要问三个问题:第一,哪些技术有潜在的颠覆可能?第二,对于哪些区域、领域,它是颠覆性的?第三,实施时间表是怎样的?

同时,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具有颠覆性,可以考察它的传播性。高传播性的技术易复制,基础建设投资少。低传播性的技术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半导体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这些边界条件对有些具有商机的技术并不适用,如柔性太阳能电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尽管传播受限,但影响很大。

回顾科学技术发展史,有两种颠覆性技术经常看到:一种是渐进式取代已有的技术的技术,如从马车到汽车;还有一种是创造了新的市场或生产力的技术,如电脑。以史为鉴,颠覆性技术可能具有以下属性:第一,某个因素(成本、使用率、性能等)取得突破或出现新的应用;第二,对其他技术产生影响;第三,涉及多个学科;第四,由有远见的企业家主导,如苹果的乔布斯。实际评估中,我们还要考虑技术是否达到了之前达不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否结合其他技术,在生产力、社会、经济方面有所突破;是否改变了通常的产品和技术范式,带来竞争性优势等因素。

大量事实表明,颠覆性技术可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诸多影响,发展颠覆性技术对实现我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16年,“颠覆性技术”被写入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让颠覆性技术更引人注目。

“这个时候我们提出这个概念很合时宜。”张富春说,在科技发展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已经比较小,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然而要从并跑到领跑还要全新的东西,现在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自然而然”。

邬贺铨说,直到今天中国拥有的原始创新仍比较少,中国在高速度发展的阶段,可以利用别人的技术和自己的市场把应用做大,但从高速度发展转到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键原始创新作支撑,原始创新中有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

向涛持类似观点:“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还需做原创性强、有颠覆性的工作,开辟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科技发展。”他认为,基础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因与果的关系,颠覆性技术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前沿基础研究作支撑。

从全世界看,哪些国家有望率先在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毕马威公司最近对800多位全球科技领域领袖的调查显示,26%受访者认为美国最有希望,中国以25%的得票率紧随其后,表明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实力获得认可与关注。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杨卫看来,颠覆性技术创新要求极高,实现起来非常不易,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突破。首先要有思想理念的突破。以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为荣,不能“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同时在研究选题上不能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夹缝中选择题目。

其次要有科学手段的突破。大科学仪器、大科学工程将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如何支持这些投入巨大、有回报也有风险的科学手段建设,将成为考验各个研究资助机构的试金石。

最后要有评价体系的突破。现有的评价是基于对已有学术价值观的共识和已有学术数据的延续。但若要避选出真正的“领跑者”,需要采用非共识评价、颠覆性评价、创新度评价、交叉式评价等非常规评价体系。杨卫介绍说,科学基金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除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外,罗晖认为,我们还需要关注小企业。“很多事例说明,颠覆性技术往往产生于小企业。大公司被小公司赶着创新,甚至不惜资本收购小公司,以避免自身被超越。我们应为小微企业培育成长环境,让小微企业引发的‘鲶鱼效应’激活市场的创新活力。”

(摘编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颠覆性技术”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颠覆性技术的诞生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这就决定了其两方面的特征,以及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B.颠覆性技术都是由新兴技术发展而来的,当新兴技术能够被社会创新性地应用时,就具备了颠覆性特征。
C.颠覆性技术有些具有高传播性,但也有一些传播受限的技术,因为具有某些商机,同样具有颠覆性效果。
D.颠覆性技术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属性,它一般表现为渐进式取代已有技术或创造新的市场或生产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2017年,颠覆性技术多次被写入国家级的文件之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高度重视。
B.专家都认为,我国只要在原始创新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颠覆性技术上的突破,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C.中国目前在全球科技领域领袖的调查中以微弱差距位列美国之后,表明中国科技水平获得了长足发展。
D.颠覆性技术创新要从思想理念、科学手段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突破,并关注小企业的发展。
3.三则材料都谈了“颠覆性技术”,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舜民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
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
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
2.这首诗中的流萤给“我”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4-10更新 | 97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十九年冬十月甲午,以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突厥归启民可汗者男女万余口,上命长孙晟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之。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妻之。大业三年春正月朔旦,大陈文物。时突厥启民可汗入朝,见而慕之,请袭冠带,帝不许。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夏四月丙寅,车驾北巡。己亥,顿赤岸泽。五月丁巳,突厥启民可汗遣其子拓特勒来朝。戍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丙寅,启民遣其兄子毗黎伽特勒来朝。辛未,启民遣使请自入塞奉迎舆驾,上不许。六月戊子,车驾顿榆林郡。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恐启民惊惧,先遣武卫将军长孙晟谕旨。启民奉诏,因召所部诸国奚、密、室韦等酋长数十人咸集。晟见牙帐中草秽,欲令启民亲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启民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内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乃悟曰:“奴之罪也。奴之骨肉皆天子所赐,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教之,此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自芟庭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效之。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帝闻晟策,益嘉之。丁酉,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己亥,吐谷浑、高昌并遣使入贡。甲辰,上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辩/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B.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C.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D.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统、蒙古等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也可以写作“可罕”。
B.大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贯穿于整个封建王朝。
C.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有助于促进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柔然、突厥、回纥等的“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天子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后,诏令长孙晟带领数万人在朔州修筑大利城,用来安置归附启民可汗的一万多突厥百姓。
B.入朝觐见天子的启民可汗,在目睹隋朝典章文物后,难掩欣羡之情,便多次请求隋朝让突厥改穿隋朝服饰,均未得到允准。
C.在隋朝天子巡游北境时,启民可汗不仅派遣自己的子侄前去朝拜,还亲自打扫牙帐,率领所属部众开通御道以待天子车驾。
D.启民可汗夫妇亲到行宫朝拜隋朝天子,隔一日吐谷浑、高昌也派使者前来进贡,几天之后天子登临北楼观渔,并大宴百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妻之。
(2)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教之,此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2022-04-10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刘禹锡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注】①本诗写于大和五年十月,刘禹锡赴任苏州途经洛阳,与白居易(字乐天)、崔群(字敦诗)等朝觞夕咏,作诗为寄。三人同登进士第,崔群曾授宰相。②邓禹,东汉军事家,因功业封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富有文学才能。③长洲,古苑名,今苏州市太湖北,这里指代苏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以“和”与“兼寄”表明作诗的原因,并以“乐天”和“敦诗”点明对象。
B.首联以“慰蹉跎”写朋友对自己的安慰,再点出与朋友同登科已达六十年之久。
C.颈联将诗人自己的经历与崔群曾经当上将相的身份作对比,寓无限感慨于其中。
D.诗人前去的苏州离朋友所在的洛阳几千里,难常与朋友饮酒赋诗,故“独恨”。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散的筵席

海明威

秋天一过,恶劣的天气就到来了。在夜间我们必须关上窗户以防备寒风苦雨。龚特加伯广场树木上的叶儿在风雨中零落了,树叶躺在地上,浸泡在雨水中。风雨吹打着终点站上的绿色大型公共汽车。业余艺术家咖啡馆里挤满了人,窗户上因热气和烟蒙上一层雾。这是一个糟透了的经营不善的咖啡馆,这个地区的酒徒都聚在这里,我却躲开它,不愿闻那肮脏人体散发的气味和醉酒的酸味。常来这里的男女顾客畅饮终日,或者倾囊一醉。大多数人买半立升或一立升酒。

穆斐达尔路的化粪池就在业余艺术家咖啡馆旁边,这是一条狭窄拥挤的商业街,通往龚特加伯广场。化粪池的清除工作是在夜间进行的,用水泵把粪灌入马拉的罐车。在夏天,窗户大开着,我们会听到水泵的响声,闻到那股恶臭味。咖啡馆里张贴着禁止公众酗酒的告示,上面列出惩罚的法律条文,但顾客们却置若罔闻,照样饮酒作乐,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座城市的一切愁惨景象随着冬日冰凉的雨而突然来临,当你在街上行走时,再也看不到白色高楼的顶端,看到的只是漆黑的街道,关了门的小商店、药草店、文具店、报摊以及魏尔伦在这里死去的旅馆,我在它的顶层租了一间房子,在其中工作。

到达顶层要经过六或八段阶梯。天气很冷,我知道一捆小树枝的价值,我必须买三包半根铅笔长的松树和一捆半干的硬木,用来劈柴、生火取暖。我走到这条街的远处一端,仰视雨中的屋顶,看看我的烟囱是否在冒烟。没有烟,我想到烟囱一定是冰冷的,它不能通风,房间里可能充满了烟,浪费了燃料和金钱,我这样想着,在雨中行走着,来到圣·米歇广场的一家上等咖啡馆。

这是一家舒适的咖啡馆,温暖,干净,友好待客。我把我的旧雨衣挂在衣架上晾着,把旧绒帽也挂在衣架上,然后要了一杯牛奶咖啡。侍者把它送来后,我便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开始写作。我现在写的是发生在密执安的事,故事中的天气也像现在这样,是一个暴风雨的寒冷的日子,从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我就目睹了秋末的萧条气象,在这里写我会觉得比另一个地方写得更好。我想这或许可以叫作移植自己,它对人和其他生物是同样需要的。在故事里面,男孩们正在酣饮,这使我也渴了,便要了一杯圣·詹姆士甜酒,在寒冷的日子里,它的味道好极了,我继续写作,感觉良好,甜酒温暖了我的全身和我的精神。

一个姑娘走进咖啡馆,坐在临窗的一张桌子旁。她非常漂亮,脸蛋鲜嫩,她的头发黑得像乌鸦的翅膀,剪成锐角斜掠在两颊。

我瞧着她,她使我心神不宁,十分激动,我打算把她写入故事中,但她却坐在门口注视着街道,我知道她是在等人,于是我继续写作。

我又要了一杯圣·詹姆士甜酒,当我抬起头来,或者当我用铅笔刀削铅笔,卷曲的削屑落入茶托,我便注视着她。

我见到你了,美人,现在你属于我,不论你在等候谁,而且即使我再也见不到你,你属于我,整个巴黎属于我,我属于这个笔记本和这支铅笔。

我继续写作,进入故事,神迷其中。我头也不抬,既不知道什么时间,也不知道我身在何方,也不再要更多的圣·詹姆士甜酒。我已厌倦了圣·詹姆士甜酒,不再想到它。故事写完了,我非常疲倦。我读着最后一章,然后抬起头来寻找那个姑娘,她已经走了,我希望她是同一位英俊的男子汉走的,但我感到一阵惆怅。

我把故事合在笔记本里,放进内衣口袋,向侍者要了一盘牡蛎和半瓶白干酒。在写完一个故事后我总是感到空虚,既忧愁又幸福。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虽然在明天读完它以前我不知道它是否真正好。

我吃着海味浓烈的牡蛎,它那淡淡的金属味被冰凉的白酒冲洗掉了,只留下海味和多液汁的肌肉,我吮吸着每个贝壳里的凉汁,用酒的烈味冲洗着它。我失去了空虚的感觉,开始感到幸福。我筹划着……

巴黎恶劣的天气现在已经来临,我想与妻子一起短暂离开巴黎到外地去。那里不是下雨而是下雪,雪花穿过松林,铺满道路和高高的山坡,每当夜晚信步回家,我们可以听到它的吱吱声。在勒萨旺山下有一家租金便宜的农舍,在那里我们可以一起读书,夜间一块躺在温暖的床上,打开窗户眺望明亮的星星。这就是我们能去的地方。坐三等车旅行并不昂贵。房租比巴黎贵不了多少。

我想退掉旅馆中那间进行写作的房子,在雷蒙红衣主教大街74号只要付极少的一点房租。我为多伦多写了一些新闻报道,所得的稿酬已经来了。

离开巴黎就可以写巴黎,正如我在巴黎可以写密执安。不过,我不知道现在写是否为时太早,因为我对巴黎还不太熟悉。但最后还是写出来了。如果我的妻子想到外地去,那么,无论如何我们得走。

我在咖啡馆付清了账,便冒雨走捷径上圣·日内维弗山,回到山顶的住室。

“我认为它妙极了。”我的妻子说道。她有一副美丽的模特儿面孔,她的眼睛和微笑照亮了我即将作出的决断,如同一份厚礼。“我们什么时候离开?”

“你想什么时候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

“呵,我想马上走,你不知道吗?”

“我们回来时天气可能晴了,晴朗而寒冷,那多么好。”

“我相信它会这样,”她说道,“你不是也正在想走吗?”

(有删节)


【注】①《不散的筵席》是海明威的一篇回忆录,追忆了20世纪20年代他在巴黎的写作生活。文中“妻子”指其第一任妻子哈德莉,海明威晚年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及她。②魏尔伦(1844-1896),法国诗人。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对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却照样饮酒作乐的描写,把人们空虚、彷徨的情绪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B.在咖啡馆里,一位俊俏、清新的姑娘的到来,使作者感到咖啡馆温暖、干净、友好,而她的离开又使他感到悲伤。
C.文中用雪花“穿过松林,铺满道路和高高的山坡”,写出了雪花飘落自由的状态和雪之大。
D.这篇回忆录对一些事物进行了再创造,读起来像小说,同时也是记载实事,语言简约有力。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很简单的句子结构,摒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表达形式含蓄而内涵丰富,突出了作者鲜明强烈的艺术特征。
B.文章第1、2段着力描写业余艺术家咖啡馆及其周边环境的肮脏、恶劣,展示巴黎的愁惨景象,与下文圣·米歇广场咖啡馆的美好场景形成对比。
C.第13段作者通过写实的手法,描绘我和妻子离开巴黎到外地读书、看星星等画面,表现对“外地”生活的向往。
D.作者以圣·米歇广场咖啡馆为主要活动场景,文章结构严谨,思路开阔,看似闲淡的娓叙却凝聚了作者深沉的感受。
3.结合文中加点处三次写到圣·詹姆士甜酒,分析作者写作时经历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作者与妻子的对话结尾,请探究其中的妙处。
2022-03-29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陈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花小香浓。②陈亮,字同甫,南宋文学家、思想家。少年时即显示非凡的才华和志量。屡遭忌恨与诬告,多次入狱。数次上言,仍未被朝廷任用,但始终竭忧于国事。③高躅,高尚的行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花寄意,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联想,天上人间,神行万里。
B.开篇描绘秋夜天穹如洗,月色通明,为桂花盛开营造出明净澄澈的氛围。
C.而对东篱黄菊,词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情景,内心甚是向往。
D.末尾三句,借评价桂花表达自己时运不济依然积极用世的高远志向。
2.词的上阕采用拟人手法,借木樨述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2-03-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舞的茶

周晓枫

大堂并无差别,随着电梯运行抵达所在楼层,进入曲柄形的房间,我立即感受到隐约的异样。通常酒店的房间,沿着漫长通道的两侧展开,像植物对生的叶序;而这里,从楼道到房间立面,都像藤蔓有着神秘的弧度。房间的长度远超宽度数倍,依次排列五扇扁矩形的小窗,玲珑别致——我们到达湄潭时已是夜晚,刚才我远观夜景中的酒店,正是从这些精巧的窗口中流溢出琥珀色的光亮。

我的房间取名悦耳——“湄潭翠芽”,朋友们所入住的房间也以茶为名。最为奇怪的是,这座酒店是湄潭县①城的标志性建筑,外观竟是一把陶泥色的巨型茶壶——高四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获得过吉尼斯认证,为世界茶壶之最。茶壶,横截面和纵截面都由弧度组成,据说这种双曲线结构在异形建筑里最具难度,当初可是颇费心思和功夫才得以实现。

我们入住其间,体验壶中乾坤。晚上,在天壶茶廊的高处品茗,眉目清朗而身姿袅娜的姑娘为我们表演茶道。远些,是酒店照明散发出的虚幻的光晕;再远些,是山上高高低低的乔木与灌丛;更远些,是闪着优雅缎光的湄江河。此次一起来湄潭的,都是老朋友,我们体验着重逢之欢;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独坐,亦有与灵魂私语之妙。是夜,万籁俱寂,枕梦而眠……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叶缓缓舒展的茶。

湄潭,好名字,抒情却不做作,有种宁静中的生动。此次来湄潭,是应副县长肖勤所邀。我习惯肖勤的作家身份——许多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往往需要在文学标准上打折,需要被迫启动我们品性里的宽容才能给予适当褒义词——对肖勤,无需如此。这位仡佬族的女性创作颇具实力,斩获过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荣誉“骏马奖”。见过肖勤几次,交往不多,只记得她仰着向日葵般欣欣向荣的一张圆脸。肖勤似乎没有女作家身上常见的神经质,以至于我不知道她的健康对写作来说,到底是优势还是缺陷。副县长肖勤每日被大量公务锁身,我难以想象她如何在喧嚣中静下心神。芥川龙之介概括:“小说家是精通世故的诗人。”创作需要现实提供基础素材,但过于繁忙的生活同样会对时间和心境构成侵犯。以我个人的写作习惯而言,难以对抗琐事干扰,必须滗除杂质,才能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肖勤如何在工作与写作之间从容摆渡自己?难道,无惧红尘,是因为她手中一盏茶意如禅的碧水?

早晨起来,站在茶壶酒店相当于杯垫位置的平台环望湄潭,我有如一只冬眠迟醒的动物——惊蛰已过,睁开眼睛,世界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诗里说“春风吹水绿参差”,好像只有绿,在一种颜色里可以汇聚如此不竭的丰富。因为与生命相关,没有任何绿色是难看的,所有的绿都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尤其我们上午出发,去参观位于永兴镇境内的万亩茶海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业内人士考证,这里4.3万亩面积的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园。微雨过后,处处是初霁的明朗……万亩叠翠,让人仿佛坠入童话中的幻境。行行列列的茶树,组成宁静而有力量的波浪,令我们想象如一叶扁舟般在这里放逐余生。

……我偏心地认定,所谓好茶,就是经历一系列繁复工艺之后,仅需半杯清水,它立即拥有植物完美而神秘的复活。

这种理解是我炒茶时得到的体验。资深的师傅炒茶,声如春雨,正在被炒制的新芽长度也如均匀的雨线。揉捻、翻转、摊晾,看不出师傅的什么特别,寻常手法而已,却能保持杀青、做形、脱毫、干燥和提香等各个步骤的精确与完善。炒茶的一般规律是,四斤或四斤二两水分充溢的茶青,能够制成一斤干燥后的成品。整个过程,茶师傅耗损甚少。我们当场试泡新炒出来的茶……芽叶得以舒展,栩栩如生,像是重回早春的梢头。我们每个人都轮流炒制了一会儿,虽然小心翼翼、极力模仿,可惜结果还是沮丧,不仅叶形破坏得严重,提香过程也进行得混乱且潦草,好好的茶被毁了成色。我们只好每人装上一小袋,拿回去为自己的失败留念。

炒茶场景,让我联想到写作。尽管生活提供的素材层出不穷,也需要以敏感的心、灵巧的手、持恒的耐性才能收取,如同采茶。即使你有幸坐拥茶园,也不意味着能坐享其成。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类似于炒茶的处理过程——脱去过度抒情的水分,使之紧实,提取其中储藏的香气。伟大的写作者看似无常,同样是文字、结构和主题,经过他们的手所炒制,就像复活的茶那样,完成出色而乱真的还原,并且在韵味和情怀上弥散持久的香气。写作和炒茶一样,需要天赋和耐心,无数或成或败的经验最后才能累积出近似的完美。

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来都是生活必备,但茶位列其间,略为与众不同——茶的必要性并非前者那样绝对,不过,隐藏在日常中那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奢侈,正是因为茶中蕴含某种形而上的境界。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

湄潭适合种茶或植字的人,适合美好的劳动,也适合安逸的隐居。桃花源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但恰好,湄潭有一条桃花江。

(有删改)


【注】①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县城距遵义市区58公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了三段文字描写湄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抒发了对这幢异形建筑的惊奇赞叹和内心的无比喜爱之情。
B.作者对于那些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具有创作的实力,只能凭借人们品性里的宽容获得赞誉。
C.文章将炒茶与写作进行类比,说明好茶经过繁复工艺后完美复活,好文章也需要经过伟大的写作者用天赋和耐心完成。
D.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语言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酒店,再写作家肖勤,最后写茶。
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标题“慢舞的茶”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让世界人民大饱眼福。短道速滑紧张刺激,运动员在弯道超越时的身姿可谓风驰电掣:花样滑冰高贵优雅,运动员在冰面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光滑的冰面。然而,冰为什么那么滑?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困扰了科学家多年。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让物体变滑,油、蜡、水等润滑剂是最佳利器。它可以降低物体间的摩擦。而冰面之所以能够那么滑,正是因为有水作为天然润滑剂。当我们进行冰上活动时,实际上是站在冰最上面一层具有流动性的水膜上。

可是,这层水膜是从哪里来的?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詹姆斯·汤普森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冰在压力下会融化”。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乔利将这个规律与滑冰联系起来,认为当人站在冰面上时,身体对冰面产生的压强会使冰的熔点低于0℃,让冰的表面融化,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使冰面变滑。如果穿上有薄薄冰刀的滑冰鞋,那么施加在冰上的压强会更大,冰的熔点就会下降得更多,从而使得穿着冰鞋的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肆意滑行。

然而,这个假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据计算,穿着冰鞋的成年人会给冰表面施加超过标准大气压400多倍的压强,能使冰的熔点降到-3.5℃,可是,在冬奥会比赛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冰面温度甚至低于-5℃,单纯依靠压强并不会使冰面融化。更不用说东北地区户外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1939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弗兰免·鲍登和休斯提出,冰表面的水膜是因为摩擦生热导致冰融化的结果。他们认为,滑冰时冰刀与冰面的快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是冰面融化形成水膜的主要原因。

可惜,后来人们证明,摩擦产生的水膜厚度明显小于冰面本身较为粗糙部分的厚度。这说明摩擦产生的水膜甚至不能填满冰层表面的“小水坑”,也就无法产生有效润滑作用。同时,摩擦生热产生水膜的说法也无法解释很多人在冰面上没有剧烈运动产生摩擦仍然因为冰面很滑而摔例的现象。

随后,新的假说出现了;冰的表面会不会本身就存在一层水膜?1987年,科学家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发现,冰面上应该存在一层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这一发现证实了冰的表面确实存在着一层准液体。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冰表面。一些研究团队甚至模拟出了水分子是如何在冰表面“游荡”的。

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科学家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听”的测力仪,能够测量这层准液体的力学特性,并从微观角度探讨冰为什么滑,这套测力仪由类似音叉的装置和毫米大小的玻璃珠构成。在实验中,玻璃珠会像一个小冰刀一样,以几十微米的距离尺度在同一区域的冰面上滑行。用来振动的音叉上附有一个加速器,可以测量玻璃珠的振荡振幅,从而计算出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

最终,科学家发现这层准液体并非简单的水,而是水和微小碎冰的混合物。它像油一样黏稠,具有黏弹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冰为什么滑的秘密源头。

当然,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的存在也让运动员如虎添翼。我国科学家发现,水膜中的微小碎冰充当了轴承滚珠的角色。当运动员脚踏冰刀飞速滑过时,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使得这些微小碎冰像珠子一样被捏爆,释放出来的液态水增加了原本的水膜厚度,使冰变得更加滑。

(摘编自孙瑜(冰为什么那么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面之所以很滑,我们通常认为是在冰的表面有一层流动性的水膜,作为润滑剂,它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
B.爱尔兰的科学家认为,冰面上的水膜是因为人站在冰面上产生的压强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的表面融化所致。
C.摩擦生热导致冰面融化的说法,虽然理论上说得通,但最终也无法解释在冰面上没有摩擦人仍会摔的现象。
D.科学家通过测力仪实验,是为了通过计算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解释运动员滑冰速度飞快的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风驰电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些词语生动地展现了运动员在冰面上轻盈矫捷的身姿,也引发了人们对冰面质量的探究。
B.为了表明“冰在压力下会融化”而产生水膜这一假说不成立,作者以冬奥比赛和东北的冰面为例,说明压力也不一定能使冰面融化。
C.“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句话,是对詹姆斯·汤普森所持观点的否定,随后又引入英国科学家的观点,说明冰面水膜的形成另有原因。
D.针对冰面上水膜的成因,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几种假说,又都因为种种缺陷而被推翻,但对冰为什么这么滑的研究越来越接近真相。
3.几种假说比较而言,最后一种的可信度最高。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原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怀二前(其一)

黄庭坚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注】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注】筼筜,一种支薄、节长而杆高的竹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扣题,从细微处入手,分别用了两个叠词,展现出了秋天的凄清景象。
B.颔联对仗工稳,写出雨后芭蕉叶子的颜色变化和风吹竹动的声音,极具画面感。
C.颈联宕开一笔,通过写捣衣声的急促和日影不长,侧面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全诗写景,视觉和听觉并用,既体现了诗人观物之细,也为最后抒情做了铺垫。
2.诗人在尾联写自己的生活境遇,看似颓唐,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3-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大碗

铁扬

那时,乡人吃饭用三种碗,大、中、小,人们管大号碗叫钵碗,家里的壮劳力吃饭用它,有长工的人家,长工吃饭用它,那些年我们家里是有长工的。

女人们吃饭不用大碗,我母亲却有一只,这是她专用的,且每年只用一次,就是她生日那天。平时这只碗被倒扣在碗橱一个什么地方,家人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是一只白釉、蓝花钵碗,碗身就绘有似云非云、似花非花的图案,碗边是随处可见的麻绳图案。母亲生日这天,家人才注意到这碗的存在,确切地说,是母亲端起这碗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了。

这时的母亲不知从什么地方捧出这只大碗,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换个大碗。”然后不声不响地把锅里的饭盛入碗中,坐在自己刚劳作的灶前,呼呼吃起来。那时灶堂的余火尚在,余火映着她那张平时就显黑的脸,脸上只是一派的满足,神情十分悠闲,那时的我们只知道这一天对于母亲来说,有别于一年中的其他任何一天——她端出了大碗。

在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她少言语,多劳作,负责全家人衣食的运转;棉花由花变成布,再变成衣;粮食由谷粒变成面粉,再变成饭,有着一双“解放脚”的母亲从早到晚只是在家中行走,于是院中的各个角落便会传出风箱声、织机声、刷锅声、叫鸡声,叫猪声,棒槌的捶布声,直到晚间的纺车声,母亲是没有时间和我们说话的,待到说话时,她不得不把内容压缩到最短,“走吧。”这是她催我上学了,“睡吧。”这当然是催我上床,也许正是因了母亲那简短吩咐和呼喊,我们做子女的才心领神会,无条件地接受着,执行着。

我奶奶却是一位见过世面,说话唠叨的人,她嫌母亲把饭食做得单调又鲜少和她交流,常常朝母亲没有人称地唠叨着,“给你说事,也不知你记住没记住,也不知你明白不明白,你说就煎这两条鱼……”她是说我母亲煎的鱼不合她的口味。

鱼的风波总会过去。母亲还是会把做好的鱼送给奶奶,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奶奶面无表情地撕扯着它们,嚼着,日子还在继续。

有一年母亲没有端出她的大碗,那是1947年,北方农村大变革的年代,社会各阶层要平均。父亲率先将多余的土地和房屋献了出来,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一个“深挖浮财”的运动又在继续,“浮财”指的是地上和地下的宝贝。“挖浮财”主要是拿家中的女人说事,这种女人被称作“富婆”,政策决定要把村中一班“富婆”按坐牢的形式集中起来,让她们坦白交代。我家的“富婆”当属奶奶了,一天,当持枪的民兵要带走奶奶时,母亲站了出来,她对来人说,“我去吧。”她边说边向门外走去。于是替奶奶服刑的母亲便被带到村中一个大牢似的黑屋里。

那里集中着几十名“富婆”,各家的饭由各家去送,给母亲送饭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

奶奶把稀薄的稀饭盛入一个瓦罐,我信手从碗橱上拿下一只中号黑碗,刚要出门,奶奶把一只大碗递过来说:“用大碗。”这是母亲的大碗,我后悔自己没有想到。

走到“牢”门,经过检查,我从“号”中喊出母亲,我看母亲在一个背静处吃饭,她把饭盛在她的大碗中,想了想问:“你想出来的?”我说:“是奶奶。”母亲的嘴在碗边上停歇了片刻,呼呼喝起来。

几年后,时局归于平静,我们这班投身革命的子女,有能力使母亲过上另一种生活了,便争着抢着要把她从老家接出来。然而一个噩耗传来——她去世了,得了一种没有诊断清楚的胃肠道大出血的病症。

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后,由省城到家里奔丧,才发现为母亲奔丧的兄弟姐妹,只来了我一人,他们或因路途遥远,或身有重任,我的身份顺理成章的成了长子,出殡时打幡、捧盆是葬礼中的重中之重。

父亲决定,母亲的丧事要按老规矩办,且要办得红火热闹。热情的乡亲为母亲买来崭新的瓦盆,这时父亲却有了新意。他举出了母亲的大碗,把大碗交到我的手中说:“摔它吧。”

我按照长孝子的规矩,痛哭着,跪在母亲的棺前,举着这“盆”朝着母亲的棺头,用力摔去,母亲的大碗被我摔得粉碎,我努力完成着不仅是父亲,也是全家人的心愿。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从事着我的艺术事业,为研究民间的瓷绘艺术,我酷爱收集瓷片。为此我四处寻找、发现,还根据我对瓷绘艺术的知识,把瓷片编成系列。但每当我摆弄起瓷片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遗憾——我的瓷片里没有母亲那只大碗的一星半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前面着重描写了母亲大碗的色彩和图案,既突出其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也和文末遥相呼应,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
B.母亲只有在生日那天才拿出大碗,即便生活很清苦,她也要将自己的生日过得有一定的仪式感,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C.从织布到做衣,从磨面到做饭,以及各种劳作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将母亲那种吃苦耐劳、甘于付出的品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文章的选材看似信手拈来,却都能直击人心,表达看似平淡,如话家常,却能将情感表现得细腻精微,深沉有力,令人动容。
2.文中作者在给母亲用大碗送饭时,母亲先是将“嘴在碗边上停歇片刻”,然后才“呼呼喝起来”,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3.母亲出殡时,作者把母亲的大碗摔得粉碎说成是为了完成全家人的心愿,这一“心愿”有何内涵?请简要分析。
2022-03-1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