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请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沈沈”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B.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
C.冀南一带农村将彩虹叫作“绛”,但不能用手指。我想,农人对彩虹这种气象景观有神秘感,赋之祥瑞之意,以手指之,则为不恭。
D.倾盆大雨自天而降时,沉默的群龙倏地“咆哮”起来,无数白龙一齐奋力吐水,千百条水流飞泻而下,訇然落地。
2.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着不同的语言节奏,说说两者不同的表达效果。
(1)杏花。春雨。江南。
(2)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3.文中加点的句子“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如果改成“春雨潇潇听到秋雨绵绵”,语意上有什么不同?
2024-02-1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菌草,有人将其称为幸福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

?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食药用菌。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也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

。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

总之,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我们期待,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C.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煤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央起豆腐,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是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在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是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①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是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下。我们是外地人,除上学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②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③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与文中加点词“洋炉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B.“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臭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2.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有“老”,它们虽然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分别概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024-02-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______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______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填入语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冒号   顿号B.句号   分号C.冒号   逗号D.句号   逗号
2.下列各项和语段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24-02-16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农民挑着一千五百个鸡蛋,从早晨天不亮出发,越过无数的丘陵和河谷,黄昏时候才能赶到X城。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忘却吧?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嘁咣嘁……喀啷喀啷……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那欢乐的生命的声音,那友爱的动人的呐喊,那红的、粉的和白的玫瑰,那紫罗兰和蓝蓝的毋忘我。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挎上小蓝,跟着大姐姐,去采撷灰灰菜,去掷石块,去追逐野兔,去捡鹌鹑的斑斓的彩蛋。连每一条小狗,每一只小猫,每一头牛犊和驴驹都在嬉戏,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1.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其实有着很强的表意功能,请体会“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这两句话“!”和“?”寄寓的主人公的情感。
2.第二段划横线的部分其句子结构和思维推进上有什么特点?
3.请结合相关的句子赏析最后一段的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①——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②“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1.画横线①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
2.分析画横线②处“呀”字的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明亮的玻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上,黄河在兰考多次改道和泛滥,加上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含碱量大,风沙、内涝、盐碱成了兰考数百年不绝的“三害”。?雷新庄老支书雷中江告诉记者,“那时耳朵眼里能有半盅沙土”。当地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100多年间,兰考被风沙掩埋的村庄足有63个。1962年冬,焦裕禄来兰考赴任时,眼前是一望无边的黄沙、结着冰凌的洼窝和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他内心十分沉重,。于是他走村串户寻找良策:他听说沙土地能种泡桐,泡桐长得又快,既能挡风又能压沙,于是他决定,种植以泡桐为主要树种的生态防护林。历史的回馈,常在不经意间。如今,焦裕禄为治理风沙带领兰考人民种下大量的泡桐,不仅改变了兰考历史,当初为防风治沙栽下的泡桐,如今成了兰考的“绿色银行”。一棵棵开着花儿的泡桐树,竟是制作民族乐器的良材,正为兰考带来丰厚收益。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B.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一浸,就算作她们难得的佳肴。
D.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马非马”是逻辑史上一个著名的诡辩论命题,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在公孙龙那里,“白马”是一种白色的马,是作为“马”某种属性的个体的存在;而“马”在公孙龙看来,是作为所有马的种类群的客观存在,是马的总和。用逻辑上的术语,,相对于“黑马”等而存在;而“马”则是种概念,相对于“驴、牛”而存在。用数学上的术语,“马”是集合概念,“白马”是非集合概念。因此,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白马非马”,我们以为,不能简单化归为诡辩。

但公孙龙的狡黠在于:“白马非马”中,“马”不是作为单个的马而存在,而是作为所有马的共性而存在;“白”也不是作为一种颜色而存在,。于是,便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是因为从关联词“非”,即“不是”的表达上发现的,“白马”明明属于“马”这一种群,而你偏偏说“非”。但一时又无法驳倒他。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乡土中国》)
B.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改造我们的学习》)
C.“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
D.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为了忘却的记念》)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概括画横线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3.赏析画波浪线语段的语言特点。
2024-01-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里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

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走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的声音。她正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我站在半坡的竹林里看了好一会儿。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同样的快乐?那时她八十五岁了,已经离开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废墟里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走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上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1.文中“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中“好像”与《荷花淀》中“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中的“好像”用法上有何不同?
2.划横线的句子中的问号是否可以改为句号,为什么?
3.比较划波浪线句子和修改后的文字,指出原文表达效果的好处。
修改后的文字:外婆答应着,向我迎上来,一边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那个女人,继续大笑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