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平凹坦言自己青睐“中国表达”,写作的材料要呈现国情、世情和民情,,而不是在房间里道听途说编出来的。他的小说《秦腔》是对中国内地在世纪之交社会巨变期所作的一份生活记录,展现了农村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落、颓败及农民的迷惘、焦灼。这既是对历史的回望,,进而引发读者关于乡土中国未来走向的探索。

秦腔戏的嵌入构成小说独特的“天窗”结构,实践了贾平凹以实写虚的抒情美学。“在《秦腔》里,我以最真实朴素的句子去建造浑然多义的意境,这好比造房子,有坚实的基、牢固的柱墙,而房内全是空虚,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贾平凹将小说的实像、实境比作房子的实体,而虚像、虚境,它们透过天窗进出,而这个“天窗”就是小说虚实相生的路径——秦腔戏。

如果《秦腔》是书写乡愁的抒情诗,那么秦腔戏就是诗中反复吟咏的典故,包孕着天地人合一的庞大象征体系。贾平凹将乡土的冲击、裂变、没落也排演成一出大戏,在过去、当下和未来,在寥廓的天地间,在自然、文化的交融激荡里,发出沉郁顿挫的“伤逝”之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和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A.“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福临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D.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鲁迅《阿Q正传》)
3.选文末段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本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一处,就某一种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花》对上海话的引入不仅表现在方言词语、句式的点缀,更倾向于营造沪语氛围,呈现“江南语态”的气韵。比如写梅瑞接触了老板阿宝后,决意与沪生分手,二人对话如下:

梅瑞说,我与沪生的关系,告一个段落,可以吧。

沪生说,跟四川路男朋友,预备结婚了。

梅瑞摇手说,我想静一静。

沪生不响。

梅瑞说,以后,我做沪生的妹妹,可以吧。

沪生说,可以。

梅瑞说,妹妹对哥哥,可以讲一点想法吧。

沪生说,可以的……

梅瑞的寥寥数句,是娇嗔嗲语,是幽怨婉转,是欲言又止,是“有礼有节”表明心意;而被拒的沪生也自然意会,“不响”的静场处理,婉曲意深。在《繁花》中作者使用了千次以上某某“不响”的形式,紧张又舒缓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有节制的微妙关系,而这种需要延时揣摩的内在语义,正是作者所营造的美中带刺、柔中含韧的“江南语态”独特的腔调与味道,上海的城市记.忆、世相风俗,上海人的典型形象都在作者创造的方言语码中得到了复生。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言,《繁花》具有“优雅之野心”,是“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之文体”。

1.上文引自小说《繁花》的对话中,梅瑞对沪生的称谓,从直呼对方名字到称其为“哥哥”,产生了微妙的“弦外之音”。请简析该段对话中人称转换产生的独特效果。
2.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B.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林黛玉)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曹雪芹《红楼梦》)
D.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鲁迅《祝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再次汇聚世界目光。由于配合杭州亚运会,一批富有文化韵味、融入体育元素、融合科技感与艺术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和文化景观相继在浙江多个城市落地,扮靓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为家门口的“文化风景线”,为盛会营造了热烈氛围。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追求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漫步杭州湖滨步行街,公共雕塑《湖之源》引人注目。该雕塑以珍珠为基础造型,艺术化表现关于杭州西湖源起的传说——“龙风夺珠”典故。作品中间,大大小小的珍珠镶嵌在波纹间,形成镂空效果,也串联起两侧的波纹和镜面,象征西湖的山与水,虚实相生,尽显东方审美意蕴,雕塑中还嵌入灯光,每当夜幕降临,光影在波纹间闪烁,成为夜间一道亮丽的景观。

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下公共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与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景观构筑物,观众置身其中可获得沉浸式体验。

以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多维表达,成为对城市文化的“阅读”和“再书写”。这种体育和美育、城市和艺术、自然和人文的多重互动,将成为人们对亚运会记忆的亮点,也将激发公共艺术赋彩城市空间的更多可能。

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丁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
B.正当他从楼梯上滚下来的时候,瓦莲卡和两位太太刚好走进来;她们站在下面看着——对别里科夫来说这比什么都可怕。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最后一段中“阅读”“再书写”的含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4-04-2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亲”是指当代年轻人懒于、疏于、不屑于跟亲戚交往、联系、互动,日常期间,逢年过节期间,宁可独来独往,也不愿意走亲戚,甚至将此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来推崇。“断亲”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普遍认为:现代人生存压力大,无暇顾及亲戚感受;亲戚之间的交往复杂微妙,接触多了让人;人口流动性太强,物理距离的增加让亲情变得寡淡;代驾、外卖、跑腿等网络服务,使得单一个体在脱离了群体支撑后,仍然可以活得很好。上述理由都使得“断亲”拥有了合理性,但在本质上,文化割裂才是“断亲”行为如此决绝的真正原因。城乡的文化割裂,其实是把十几亿人推进了不同的信息茧房,年轻人在大城市视野开阔,接触新鲜事物多,但一旦他们认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不愿意突破自身去尝试理解相隔甚远的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乡村人更甚,虽然不缺少向外看世界的机会,但他们更愿意缩在传统的茧房里。两种茧房的存在,把身处城乡两个不同地方的人严重地隔离开来。而在城市中处于扎根、半扎根、漂泊状态的流动人口,第一代往往还保有较深的乡情与乡愁情结,但不可避免地,会有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困境,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和文中“茧房”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文中“断亲”一词加了引号,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B.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
C.一首《虞美人》千古传诵,让李煜有了“词中之帝”的美誉。
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圆明园的千亩荷池只剩最后一朵残荷时,冬天便如约而至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如同好戏也每每最后出场。如果说,春天是一幅素描,夏天是一张工笔,秋天是一轴山水,那么,冬天就是一帧油画。它的丰富与质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间,要用心去慢慢领悟。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寒冷后面的细腻、真诚与柔情。

A不是吗? 且看冬天的潇洒亮相,清晨推开门,飞雪一下子覆盖了世间万物,大地就披上了一身银装。此时,雪或许停了,白雪堆满枝头、房檐和屋顶,在晨曦中显得晶莹圆润,世界变得纯洁、静谧;或许,雪还在下,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在天空飞舞,,如烟如柳,飘飘洒洒,如诗如画。雪落无声,大道至简,站立窗前的你,一下子心静如水,从容而释然。

梅花,是冬天珍贵的馈赠。“冰骨清寒瘦一枝”,风骨何等坚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气节多么高贵。而且,无论百花的艳羡也好,漫天的风雪也罢,都不妨碍它将大爱撒遍人间,“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B这又是多么纯洁的情怀! 难怪梅花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它已经成了一种品格的象征,一种精神的隐喻。

1.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2.对文学作品来说,句末的点号,除表示停顿外,还表示句子的语气。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两句句末的点号表示的语气及作用。
3.请简要说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24-04-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曾听过一句话,说是大冬天,哪怕在室外,也要围炉煮茶。【甲】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眼见为实。这是租了苏州小巷里最为普通的房子,没有做成新的,而是保留着旧的,既不用太大的投资,又切合了今天各类人群怀旧的情绪和需求,亦是古城内古宅旧居活用的一个生动而又切合实际的典范。没有什么高大上,只有人间小烟火,于是聊天的话题也就     ①      地随意起来。没有主题,没有目标,只有闲适,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在一间朴素的茶室,围炉煮茶,似乎就是放松闲聊的最佳选择了,一边还动手烘烤那些小食、玉米、红枣……【乙】吃的就是个亲切随意。其实,老苏州人对围炉煮茶并不熟悉。我曾经在小说中写过苏州人喝茶的情形。有早上进茶馆喝茶谈生意的,有下午边喝茶边听评弹的,有晚上在园林内喝茶聊天的。苏州还有一种喝茶方式叫吃讲茶,【丙】就是通过喝茶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双方吵得     ②     的时候,就进茶馆找调解人安排吃讲茶,什么话也不用说,不用,也不用诉说委屈,等到茶吃得淡了,他们的矛盾已经化解了,站起来。【丁】谢过调解人,走出去,这时候外面的世界阳光灿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从前作为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习俗的围炉煮茶,不知怎么一下子传开来,火起来,受到追捧,真是让人感叹世界是你们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甲】【乙】【丙【丁】前的标点符号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找出并说明错误原因,然后修改正确。
2024-03-1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大学是领略知识和艺术的最佳时间。在大学,我强烈推荐你们多作“纸质阅读”。我有个固执的己见:唯有纸做的才叫“书”。一旦离开了纸质,书的血肉和风骨即__①__,只剩一堆信息。作为几千年的文明载体,书册承载着笔墨文化特有的美学细节,它会给你信息之外的许多东西。在阅读情景和消费状态上,书与电子品__②__;书是独立自主的系统,不像电脑需要复杂的配置和昂贵的支持。

我还建议多作些“重磅阅读”和“漫长阅读”,即试着多去拜访大卷和大书,去叩响那些“经典”的厚重之门。再提醒一点:无论专业是什么,在你的书单上,都别少了诗歌、哲学和长篇小说。这几样很重要,像一组不同色调的家具,它们搭配起来,你生命的那栋房子--智识客厅、精神阳台、心灵卧宴,会要优雅、辽阔和温馨。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中“书”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老来依然一书生”是费孝通晚年的自评。
C.我们的“知青作家”写都市的篇章中往往有感情饱满的传世之作。
D.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教育”都是一个大问题。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喻修辞,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4-03-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交上农历腊月,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腊月初五吃五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吃用红豆绿豆黄豆豉豆黑豆和包谷或小米熬烧的稀饭。腊月初八吃腊八,在用大米熬烧的稀饭里煮上手潜的一指宽的面条,名曰腊八面,不仅一家大小吃得热气腾腾,而且要给果树吃。我便端着半碗腊八面,先给屋院过道里的柿子树吃,即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挂在树上,口里诵唱着柿树柿树吃腊八,明年结得疙瘩瘩。随之下了门前的塄坎到果园里,给每一棵沙果树、桃树和木瓜树的树杆或树枝上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   a     ),入地降吉祥

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          ,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一种是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诱人的一种香味儿,自然是从这家那家刚刚揭开的笼屉中蒸熟的包子和馍散发出来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里来吃,往往还要比一比谁家的包子白谁家的包子黑,          ,都是欢乐的。

年三十的后晌是最令人(   b   )的时候,一帮会敲锣鼓家伙的男人,把村子公有的乐器从楼上搬下来,在村子中间的广场上摆开阵势,敲得整个村庄都震颤起来。女人说话的腔调提高到一种亮堂的程度,男人也高声朗气起来,一年里的忧愁和烦恼都在(   c   )的锣鼓声中抖落了。

1.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红豆绿豆黄豆豉豆黑豆”,几种豆之间是否应该加上顿号,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序。
3.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熟语。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春联是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的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下面是依据文本内容拟写的两副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结合文本补写出下联(宽对即可)。
(1)上联:煲五豆,煲福煲禄煲美满
下联:____________
(2)上联:挂起腊八面,家家丰收在望
下联:__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一模/孝义市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个人阅读积累和作文的关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对善于积累的人而言,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作文材料也来源于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就不愁笔下无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作者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典型材料而写成的一篇优秀通讯。只要做生活中的(A)“有心人”,即使走进很平常的一条街道,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甚至观察到社会的各种经济。要积累一些新的、属于自己的材料,不能依赖(B)“公用材料库”。在考场作文中,成千上万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C)“哥白尼”“牛顿”“爱迪生”,就连表述的语句也相似甚至雷同,那样的作文很难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品质。

。如果材料不够严谨甚至不真实,即使你的认识是积极的,也可能因言害意。有些经常被人引用的材料,辗转流传,已失去原貌,一定要核对鉴别;如果找不到出处,没有把握,应当果断放弃。

有了高质量的材料,。如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中全文收录致日本官兵的信,使这篇回忆录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材料运用恰当,能深化文章主旨,引导读者思考,收到(D)“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材料,如果运用不当,与观点、主旨偏离,只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凌乱,令人不知所云。

1.文中A、B、C、D四处引号的用法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3-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