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路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提升肌肉和心血管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全身耐力性运动能力、心脏收缩能力,以及改善心肺功能。同时,。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步行半小时,可增加热量消耗30%;每天步行一公里,每月可减少约0.3公斤的脂肪。另外,每天坚持走路还可以改善睡眠、舒缓情绪。当然,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否则,运动频率太低,改善心肺耐力的效果会减弱。

,但方法不对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损伤身体。那么,如何掌握正确的走路方法呢?首先,走路的运动量应适度,遵循循序渐进为原则,过度步行会发生持续性疲劳、关节软骨磨损或其他不适。其次,要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走路健身需要持之以恒,比如可以结伴而行,既增强趣味性,又易于坚持。走路时还应避免上下坡行走,尽可能平地步行。如果行走后出现关节或其他部位疼痛的现象,要停止训练,尽快就诊以避免遭受二次损伤。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可以提升肌肉和心血管的适应性”中的“可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这部电影拍摄手法十分独特,很可以看一看。
B.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C.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D.这封信意思清楚,结尾又有趣味,也就可以了。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向,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10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开幕。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仿佛一个象征,这次“一带一路”时间开启后,习近平主席会见的第一位客人,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十年前,正是在那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绩(       ),经验值得总结。回望10年历程,我们认识到,各国人民是一个(       )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10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天,中国已经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只有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才能让大家一起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的阳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历史反复证明,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共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行的阳光大道,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

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丝路精神,不仅激发出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极大热情,更唤起人们对过往时代的美好记忆。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前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B.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C.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等。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①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至于猩猩,西方学者根据拿黑猩猩做实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A ,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 B ,也不容易受阻碍。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③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④论快慢,说话赶不上打手势,画画儿更不用说。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选自吕叔湘《人类的语言》,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①~④处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存在语病或标点使用的错误,请标出序号并作修改。
2024-03-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实外教育集团联考试题(二)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咖啡和茶就成为了日常必备的“续命”标配。 这是因为它们共同的有效成分——咖啡因在起作用。咖啡因之所以能让人兴奋,是因为它可以影响竞争性抑制腺苷受体。腺苷是身体代谢产生的一种神经调节因子,主要作用是和腺苷受体相结合,然后给大脑传达疲劳信号。通俗的讲,咖啡因能抢在腺苷之前与腺苷受体结合, ,腺苷便无法与腺苷受体结合,大脑收不到疲劳信号,自然就有了“我还行”的错觉。因此,咖啡因能够抑制疲劳感,让人更有精力。

虽然咖啡和茶好喝又提神,但是过量饮用仍然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人每天摄入咖啡因最好以不超过400毫克为宜,超过这个饮用量则可能会导致头痛、心悸、失眠、焦虑、腹泻等症状。此外,咖啡因还会增加尿量, ,因此大量饮用咖啡或茶后还要记得补充水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际,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推崇工匠精神到赞叹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文中加点的词语不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A.炉火纯青(得心应手)B.废寝忘食(握发吐哺)
C.巧夺天工(鬼斧神工)D.物我两忘(宠辱皆忘)
2.下列句中的冒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冒号的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     
A.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B.读书的好处是:养气,博才,明智。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这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四川省特早名茶之乡”。纳溪早茶的“”,得力于其的自然优势。纳溪属独特的河谷季风气候,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早茶生长,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之一。

纳溪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如今在纳溪区清溪河石壁上还有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石刻“二月茶”。

每年农历二月,刚经历岁寒的茶山仍笼罩在朦胧烟雨之中,茶田里却早已是一派的景象,家家户户的茶农腰挎茶篓,双手游走在茬茬新绿之间,娴熟地采摘春茶鲜芽,一捏一提间,鲜嫩的茶芽便滑入茶篓。茶树上冒出的新芽,不仅回应着纳溪茶农们对春日的期盼,更是他们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纳溪早茶品质好、味道佳,奈何(               ),如何提升纳溪早茶的品牌知名度,是做大做强纳溪茶产业的当务之急。

1.请在文中划横线的地方填入恰当的成语。
2.将下列俗语填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巴掌拍不响
B.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C.此一时,彼一时
D.酒好也怕巷子深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早”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哦,香雪》)
B.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学者断言这“不可能”。(《喜看稻菽千重浪》)
C.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乡土中国》)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
2024-03-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用水车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去的水,不够太阳一日十五小时的蒸发。

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②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

1.文中第一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一般”,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无糖饮料一般都含有不少代糖,同样会加重胰腺负担。
(2)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香雪决定告诉娘她用四十个鸡蛋换了这个铅笔盒。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向前奔腾、撞击着水中石块、不时溅起浪花的小溪的声响高昂起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问号的表现力。
2024-03-05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青年力量的持续注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发挥其在国家发展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青年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应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发扬优良传统,以自身的勤劳智慧更多惠及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青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促进者,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积极践行绿色健康生活理念,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排头兵。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青年既胸怀祖国,,日益成为沟通中外的友好使者,成为人类和平发展的推动者与捍卫者。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将推进自身作为的现代化与投身国家现代化事业结合起来,在为社会贡献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选择》)

1.下列句中引号与文中画横线部分中的“人”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鲁迅(《“友邦惊诧”论》)
B.“嗯,真的很冷——”(这个词读起来很高,拖了很长时间。)(郁达夫《故都的秋》)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夏衍《包身工》)
D.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陆定一《老山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3-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初那五六天,水车就像精壮的小伙子似的,它那“杭育,杭育”的喊声里带点儿轻松的笑意。水车的尾巴浸了浅绿色的河水,辘辘地从上滚下去的叶子板格格地憨笑似的一边跟小河亲了一下嘴,一边就喝了满满的一口,即刻又辘辘辘地上去,高兴得嘻嘻哈哈地把水吐了出来,马上又辘辘地再滚了下去。

然而小河也渐渐瘦了。水车的尾巴接长了一节,它也不像个精壮的小伙子,却像个瘦长的痨病鬼了。叶子板很费力似的喀喀地滚响,滚到这瘦的小河里,抢夺了半口水,有时半口还不到,再喀喀地挣扎着上来,没有到顶(这里是水车的嘴巴),太阳已经把带泥的板边晒成灰白色了。这样过了两天,水车的尾巴就不得不再接长一节。可是,像一个支气管炎的老头子,它咳得那么响,却是干咳。叶子板因为是三节了,滚得更加慢,更加吃力,轧轧的响声也是干燥的,听了叫人牙齿发酸。水车上的人,半点钟换一班。他们汗也流完了,腿也麻木了,用了可惊的坚强的意志,要从这干瘪的小河榨出些浓痰似的泥浆来!轧轧轧喀喀喀,远远近近的无数水车愤怒地悲哀地喊着。

1.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与文中括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B.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C.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D.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蔡襄《和王学士水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突出水车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节奏感且充满愉悦之情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第二段有重叠形式“喀喀”“喀喀喀”、“轧轧”“轧轧轧”,说说它们和“喀”“轧”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