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饮食文化____,源远流长。书写饮食文化,不能忽略食料,这关系食物的生产,涉及物种的传播。食物生产包括获取食料,还包括烹饪技法的运用、调味原则的创立等。有了食物就有了相关的进食规范,饮与食的器具随之完善起来,与饮食过程相应的礼仪规范也逐渐建立起来。很难说哪一个方面最重要、最关键,它们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与饮食过程相关联的,还有饮食的态度、饮食的观念,特别是对饮食的认知程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而饮食阶段性的发展变化总是与科学水平的提升____。例如,同样都是熟食,陶器时代与铜器时代有明显不同,到了铁器与瓷器并行的年代,人们得到的食物更是不同。这样就逐渐改变了人的味觉体验,也____地改变了人们对饮食的认识。

中华饮食是具有“抒情”功能的,这和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关。当“吃”这种形式能够表达人们的丰富的内心情感时,“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与科学和艺术相关的过去都已成为历史,但饮食所创造的文化,却绵延不绝地展现着新的内涵。我们忘不了的是那些滋味,忘不了的是那些体统,因此将文明称为饮食的重要驱动力,是有一定道理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B.中华饮食是具有“抒情”功能的。
C.这和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关。
D.“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
2023-1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并不是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生活着,只有我们清醒并且记住的日子,才是真正生活过。因此加西亚·马尔克斯将他的自传命名为《活着为了讲述》(或译为《活着为了回忆》)。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草拟了《关于职高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与设想》(以下简称《思考与设想》)。
B.鱼儿只能在水里游,鸟儿只能在天上飞。(张炳元《鸟飞鱼跃的联想》)
C.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D.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023-12-2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违反客观规律,但如果孔子没有那种百折不挠的韧性,能够成为我们民族的孔子吗?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自己要花钱办事,碍着我什么啦?(老舍《骆驼祥子》)
B.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苏芮《一样的月光》)
C.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更丰富,我们心中有多少歌?(张辛欣《北京人》)
D.鲁四凤:您别是受了暑,我给您拿一杯冷水吧?(曹禺《雷雨》)
2023-12-21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病,天知否?”我相信这世间的花朵肯定是知道人有病的。我观察了有很长一段时间,牵牛花们好像是在密炼药丸,将密密的小籽粒裹在一个个小盅里,南瓜盅一样,有透明的包衣,太精巧了,不忍心触碰。它们胸有成竹、不动声色。累了,花儿们就睡去,第二天太阳出来,它们就接着干活。炼好了,花朵们转身就告别这世间,一点都不留恋。揭开小盅,里面的小籽粒呈几何体,有米白和黑褐两种颜色。样子这么好看,弄不懂中医怎么会称它们为“黑丑”“白丑”,混合在药方里又叫“二丑”。“薰风篱落间,蔓生甚绸缪”是明代吴宽写牵牛花的诗句。“薰风”和“绸缪”浓艳贵气了一点,我不喜欢。倒是喜欢《瓶花谱》里将牵牛花列为九品,这样质朴、谦逊、淡漠一些,更适合它一生与农家人相伴,一世在地面上勤奋攀援的境况。

人们怎么叫,花朵们已经不在意了,只要具备通腹利便的药效就好,清洗人体的浊秽,清洗人们的心灵,这样就好。

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泥森林的大都市,未尝不是荒凉,“荒凉”的都市适合创业;水草丰茂之地分明就是繁华,“繁华”的田园洗心涤肺,可以修身养性。
B.萃取银杏的精神,最恰当的词只能是“仁”,或者说,在所有的植物中,只有银杏,才当得起这个“仁”字——爱人、奉献、持久、静默。
C.还有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俯首甘为孺子牛”,既是鲁迅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也应该成为今天人民公仆持身敬业的精神标杆。
2.运用“拟人”手法能呈现出一般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情态品质。请据此对下面这句话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作简要分析。

累了,花儿们就睡去,第二天太阳出来,它们就接着干活。炼好了,花朵们转身就告别这世间,一点都不留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只要具备通腹利便,清洗人体和人心的药效就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12-1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中国网和江苏卫视热播的《似是故人来》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的一句话触动了笔者: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袁老为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但他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上了肠胃病。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战场,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从这个角度来看,袁老收徒必须下田的门规,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节选自《从袁隆平的门规说起》)

下列对“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句中括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于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和说明性文字
B.用于标示行文中插叙性、订补性的词语和句子
C.用于标示引语的出处
D.用于标明表示条目次序的数字或天干地支
2023-12-14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孤独》是20世纪的经典文学巨著,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写《百年孤独》之前,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一个不温不火的作家。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震惊了整个文坛。一时间,马尔克斯名声大噪,成了世界级的作家。关于《百年孤独》,有一个逸事。一个记者问起贾平凹的魔幻笔法,贾平凹说他从来没有读过《百年孤独》。这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人没有看过这本书,却不敢说出来,就像小资产阶级不敢承认自己对红酒和雪茄一窍不通;可一个完全消费得起红酒和雪茄,但对此不感兴趣的富豪,却可以非常坦然地说出这句话。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乱。这种,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马尔克斯的那种强硬的叙事风格。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乱的感觉,也源于一种震慑,像是一整个南美洲大陆的掠影,带着烈阳、暴雨和极度难忍的痛楚扑面而来。还没有准备好承受这种痛楚的人,往往会本能地选择闪避。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冒号的作用。
2023-12-14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搭子社交是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广泛流行的社交方式。一方面,______,更加注重维护独处空间与自己的私人领地;另一方面,在时间有限的当下,年轻人又渴望在某些场景下以陪伴对抗孤独。为了实现这种巧妙的动态平衡,饭搭子”“电影搭子”“学习搭子等纷纷涌现,在这过程中,搭子们既满足社交需求,______,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平替,因此,其本质是一种陪伴而不越界的有限社交

关于搭子社交盛行这一现象,网友们争议不断。有部分网友认为: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搭子搭子之间自带的某种心照不宣的边界感给予他们快乐和放松。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搭子作为一种快餐式友谊,不止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人情感能力的潜在降级问题,而且也反映了现代人正一步步走向人际关系的困难,因此应该抵制。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搭子社交”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故都的秋》)
B.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拿来主义》)
C.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哦,香雪》)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祝福》)
2023-12-14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的不朽英名,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的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科研人员勇往直前。

下列各句中的分号,与文中最后一段的分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
C.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鲁迅《拿来主义》)
D.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2023-12-14更新 | 285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让很多国家的百姓仍痛苦地在病毒的威胁中载沉载浮;然而,有14亿人的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却让所向披靡的新冠病毒退避三舍。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国不安然,何以家为?抗疫中的忧愁与欢喜,家和国一起经历。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都担当大任,没有人置身事外。

A.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相处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
B.我现在实在走不开,请你来一下办公室好吗?
C.就他这半吊子水平,我的戏能让他演?
D.(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袤田野,农民群众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耕耘;生产车间,大国工匠钻研技艺,不断破解工艺难题;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埋头攻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街头巷尾,快递小哥穿梭骑行,社区服务精细温馨……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

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必须靠劳动来创造。“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之所以成就斐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广大航天人勤于钻研,精于创新。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构建起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这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持续付出。华夏大地上,从春耕的忙碌到秋收的喜悦,粮食稳产增收靠的是无数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

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会一挥而就,②要靠广大劳动者坚持不懈的劳动。③亿万劳动群众勤奋工作,勇于创造,④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⑤必能在新征程上取得新业绩。⑥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⑦不仅要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讲好劳模故事,⑧引导人们见贤思齐,⑨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⑩培养更多勤于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1.作为一篇评论,文章以画线部分开篇有什么作用?
2.评论讲究行文的逻辑性,请分析文章第二段是如何体现行文逻辑的。
3.文章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包括标点、成语、语句),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不得改变原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