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
(一)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1)根据语录内容,下列对加点“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B.文章典籍C.礼乐制度D.礼节仪式
(2)一些大学、书院立有“斯文在兹”的石刻,请解说“斯文在兹”的寓意。
(3)“斯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语义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斯文扫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脉”“斯斯文文”。请从中任选一个词语,解释其意思。
(二)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4)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领悟。
2022-05-24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2 .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_________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
3 . 下列对《论语》中几句涉及“仁”的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仁德是人们内心对道德的追求,而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因而没有仁德的人就会违背礼、乐的要求而做出僭越的行为。
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人没有仁德就会迷失自我,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以及矢志不移的志向,所以他们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安乐的境地。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人不能在饮食上违背仁德,尤其是在仓促之间和颠沛流离之时更要在饮食这样的小事上坚守人生准则,保持做人节操。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只有心怀仁德的人才会用一颗公允、无私的心去观察他人,明辨是非与善恶,公平、公正、客观地喜爱人,或厌恶人。
2022-05-04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篇》)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1.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若不合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样的人____;古代的君子话不轻易说出口,他们以___为耻。
2.概括孔子和墨子言语观的相同点,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简要陈述理由。
相同点:
你的观点:
2022-02-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请谈谈下面这两句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主张,并举例说说这一主张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何作用。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22-02-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言忠信,行笃,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子罕》)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之。”(《宪问》)


(1)请解释加点字“敬”和“犯”的含义。
(2)请翻译划线句子。
(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则。请根据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内涵,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子也。鲤也死,有棺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取材于《论语·先进》)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③家之有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取材于《礼记·檀弓上》)

注:①颜路:颜回之父,字路,家贫。②徒行:指无车而行。《礼记·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③称:符合。

(二)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治丧也,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忧然为间曰:命之矣。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墨者:信奉墨家学说的人。夷之:姓夷名之。②颡:额头。泚:出汗。③蘽梩:盛土的箕和挖土的锹。

(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殊玑,万物为賷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此,何偏也。

(取材于《庄子·列御寇》)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家之有                                亡:同“无”,没有
B.古之人爱民若赤子                  保:爱护,保护
C.由亲始                                   施:施行
D.夺彼                                   与: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各言子也            偏也
B.有棺无椁               不视
C.吾从大夫之后        薄为其道也
D.墨治丧也               恐乌鸢食夫子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颜路请求把孔子的车子做成颜渊的外椁
B.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难道夷子以为不薄葬就不可贵了吗
C.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
那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
D.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齐备吗?为什么加上这些东西
4.下列对夷之和孟子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夷之倡导薄葬,却厚葬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无差等,夷之的言行是自相矛盾。
B.夷之引用“若保赤子”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但自己厚葬父母没有错。
C.孟子认为爱是有差等的,就像爱兄长之子和爱邻人之子的区别一样,夷之是无视亲人与他人的区别。
D.孟子借曾有人不埋葬父母,见父母遗体被毁而心生愧疚最终也会埋葬的故事,说明厚葬父母有道理。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孔子、庄子的言论,简述其中反映出的主张或思想。
2022-01-30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选文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公民”的观念不能不先有个“国家”……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取材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选文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选文三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是不会发生这问题的。

1.《差序格局》第十一段引用《释名》中“沦”字的解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下列诗句中“沦”字的意思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A.河水清且猗。(《诗经·魏风·伐檀》)
B.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C.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何堪说。(韦庄《秦妇吟》)
D.祖国沉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
2.结合《乡土中国》和选文一,选出下列关于东西方社会格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西洋社会以团体为单位,团体界限相对清晰明确。
B.乡土社会自给自足,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并不是必需的。
C.差序格局以“己”为核心,与他人联系愈远愈薄。
D.任何社会格局中公与私都是相对的,国家利益至上。
3.阅读选文二、选文三,结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群己关系”这一概念,分析选文二节选《论语》片段中的孔子观点。
2022-01-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两则材料是关于“争”的看法,请你用两句话分别概括两则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让②而升下而饮③,其争也君子。”——《论语 》

(2)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西游记》第一回


注:①射:射礼②揖让:打躬作揖③升:登堂,下:下堂,饮:饮酒,这是射礼的三道程序。
2021-1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论语》,完成各题。
孔子为师,好论学生长短,且言必有中。请阅读下面“子评弟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子评弟子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

5.5或曰:也仁而不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①标题为命题者所加。②孔子学生冉雍,字仲弓。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                 亡:通“无”,没有
B.于予与何                                    诛:责备
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          画:停止
D.雍也仁而不                                 佞:奸佞
2.根据以上《论语》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子路勇敢,对于子路有没有仁德,表示不知道,但是认为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子路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
B.孔子把子贡比作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瑚琏是很尊贵的祭祀器皿,此处是评子贡虽未至于不器的境界,但也算才智出众,堪当重任。
C.孔子评价颜回安贫乐道,对于所学知识善于发挥,能做到举一反三,表扬颜回具有好学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D.孔子认为宰予言不由衷,指出冉求在学道之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有畏难情绪;认为冉雍已臻于仁德之境界,可以被重用。
3.根据以上《论语》内容及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吾与女弗如也”,经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判断此处“与”字可有两解:一是:        (填入字义),翻译该句:        ;二是:       (填入字义),翻译该句:       。你认可哪一种理解,请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①给予。②亲附,跟随。③党与,同盟者。④交往。⑤敌,对付。⑥允许,赞许。⑦帮助。⑧等待。⑨介词。1)相当于“被”;2)相当于“对”、“向”、“和”;3)相当于“以”;4)相当于“为”、“替”;5)相当于“于”、“在”。⑩连词。1)相当于“和”、“同”;2)相当于“与其”;3)相当于“或者”、“还是”。

⑾参加,参与。

⑿语助词。1)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汉语词典》)

4.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是后世师者学习的榜样。你认为老师在“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什么,根据上面选文内容,以负责任的态度提几条建议。
2021-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