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节选自欧阳修的《画舫斋记》)

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
B.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
C.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
D.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大母:先,称呼死者的敬辞。大母,祖母。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
B.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发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束发之年是指八岁。
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味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面和记事。
D.履险蹈难:比喻冒险前进,历尽艰辛。履,蹈皆有践踏、行走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写了三处悲的情感,从感慨叔伯分家到伤怀母亲早逝,再到愧负祖母期待,情感的表达皆含蓄节制,富有层次。
B.选文(一)善于刻画典型细节,写祖母,抓住她“以手阖门”、“持一象笏”等细节,表现祖母对孙子的关怀、疼爱和期许,充满生活气息。
C.选文(二)第二段作者回忆了行舟江河的艰难凶险经历,借以警醒自己:官场如行舟,处处有危险。
D.选文(二)未段写了古代隐者泛舟江上,一日千里之“乐”,然而自己因“未暇”,只能以舟命名,聊以慰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请根据选文(二)第一段概述“因以舟名”的理由。
2022-06-21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二中滨江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乙)伐树

宋·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注]①典出《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B.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C.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D.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缕,双股搓合的线,可泛指线状物,古有“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之说。
B.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餮分别指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
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分为游记、碑记、杂记、记事等,乙文属于杂记。
D.堂,古代住宅的一部分,是祭祀、接待宾客的地方,后面是室,室的两旁是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乙文针对树的“伐”与“生”,借客人对庄周之言的论述,显示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B.两文均有存疑答疑的过程:甲文因郭橐驼种树无不活和他植者莫能如而让人生疑,后郭橐驼答疑;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后客人答疑。
C.甲文对比特色鲜明,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等;乙文叙事脉络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反问句式坚强有力,结尾句耐人寻味。
D.两文均有寓言性质:甲文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乙文通过具体的小事推而广之,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
5.两文认为种树和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分别是什么?并做简要分析。
2022-06-1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B.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C.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D.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古时候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
B.夷狄,古称南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如《论语·八佾》中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便是明证。
C.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喜欢打猎,践踏中牟县民田,中牟县令拦马直言切谏,惹得庄宗大怒。伶人敬新磨巧妙地为其求情,庄宗最终放过了中牟县令。
B.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人,属北方少数民族,忌讳狗,敬新磨却直呼狗为庄宗的儿女来讥讽他,结果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C.降将朱友谦,深得庄宗宠爱,伶官们争着向他行贿,遭到拒绝后,景进就在庄宗面前进谗言,于是朱友谦与郭崇韬一起被诛杀。
D.选文主要写了敬新磨和景进二位伶官,形成对比,肯定敬新磨能言善说,机智勇敢,善于进谏;否定景进混淆视听,掳掠民女,奸杀忠良,无恶不作。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
5.文中写“伶官乱政”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2-06-0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薄,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司徒、并州都督,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斯政奔高丽,与善/坐,因为B.和惧,欲出/迎,投降
C.虽父母病皆去/委,被遗弃D.又欲临/吊,慰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广溉道,人富饶/皆好辞而赋见称
B.无忌至流涕,还入东苑/见犯死,重负国
C.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分/当此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
D.和命为行军司马/又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不相同。
C.赠,指把东西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D.谥,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或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C.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终击败了敌军。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2022-06-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唐名相李德裕被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②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庆历五年,被贬为滁州知州。③画角:古代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和李德裕有相似的命运遭际,诗人追怀历史,表达自己豁达释然、欲归山林之志。
B.全诗以“感”字入题.以“兴”字收尾;写景层次分明.角度变换,呈现开阔深远的画面。
C.颈联描绘诗人形象:“解带西风”,解带披襟迎西风;“倚栏”,凭栏眺望,与青松欣然对赏。
D.尾联“会须”二字,遥想出与嘉宾携手踏雪赏群峰的热闹豪放场景,虚写一笔,诗情更浓。
2.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论“‘霜林’一联极为放翁(陆游)所揣摩”,试赏析颔联的妙处。
2022-05-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高考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而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公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促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

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B.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C.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D.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耿介刚正,敢于直言进谏。范仲淹曾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的旨意而被外放;在章献太后临朝听政期间,范仲淹又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皇帝。
B.范仲淹不计前嫌,论事客观公道。章献太后去世后,言事者别有用心地寻求太后临朝听政时的旧事,范仲淹认为应掩小故而全大德,要给予公正的评价。
C.范仲淹抵御强敌,守边效果显著。范仲淹自请守卫延州,他在那里垦营田,筑工事,训练将土,使延州成为其它地方的样板,最终使元昊称臣请和。
D.范仲淹忠君爱国,一心革除弊端。晚年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京城担任参知政事,积极有为,虽任职一年而罢,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样继续施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2)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2022-05-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注】①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
1.本诗在体裁上属于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尾联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2-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

①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B.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D.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
B.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供奉皇帝先祖,后经皇帝批准也可供奉功臣的神位。
C.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的官署,从唐朝开始设置。
D.刺史,又称“刺使”,古代职官名,原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后成为一州长官的称呼。
3.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呜呼”感叹突兀起笔,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叹,又以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一叹一问,一退一进,醒人耳目。
B.二段着力写庄宗对“三矢”的态度,“受”“藏”“遣”“告”“请”“盛”“负”“纳”等词可见其恭谨及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C.三段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概括,“得天下”与“失天下”反差鲜明,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进而以反问与引用强调成败由于“人事”的原因。
D.文末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2022-03-27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永康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注】①归:一说“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时序,仲春时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游园、踏青。
B.上片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马长嘶,青梅结子,柳如眉,蝴蝶翩飞,好一幅春光图。
C.下片写暮色来临,花上露重欲滴,春草如烟;望人家重帷深下,词人顿觉困乏欲睡。
D.全词文辞兼美,清秀典雅,读后余音袅袅,代表了欧阳修词作中清新、深婉的一面。
2.前人论此词,认为结尾句“画堂双燕归”将主人公踏青时的心情“略予点泄”,对此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几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能类次也,辄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之,因索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                      累:屡次
未有荐于上者                 而:连词,表转折
B.辄而藏之                  序:写序文
遽喜谢氏能类次也          之:助词,的
C.余既哭而                 铭:铭记
因索其家                         于:介词,向
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圣俞疾卒于京师               以:介词,凭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B.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C.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D.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3.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欧阳修为亡故的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的序文,重点不在于评论梅尧臣的诗歌,而在于对他一生怀才不遇表达同情和不平。
B.本文首先通过对梅尧臣坎坷仕途的叙述,抒发了诗人的深沉感慨,进而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论点。
C.本文引王文康的评价,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充分肯定了梅尧臣诗歌方面的高度成就,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深挚感情。
D.本文以评述梅诗作为中心,将议论、叙事、抒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议论和叙述中,充溢着作者对这位杰出诗人的倾慕和惋惜之情。
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己。
2022-03-1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