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入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开头两句的“俗”指世俗(官场)生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生活,“本”强调本性与世俗间的矛盾与冲突。
B.陶诗“户庭”两句的“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结句照应诗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C.欧诗开篇交代春天农夫们忙碌的生活情状。“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天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D.欧诗“田家”两句自问自答,点出了归田之乐。结尾遥想自己远离官场种田垂钓的悠闲自得,照应了读中的“归田”一字。
2.有评论认为欧诗“鸣鸠”四句写景精妙,与陶诗“暧暧”四句的技法暗合而各得其妙。请简析两诗上述的四句诗在技法与意境上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宋]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逄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


[注]①此诗是欧阳修谪居夷陵时所作。西湖:许昌西湖,谢法曹时任许州参军。②糁:饭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涯万里人”是诗人的自称。诗人想象谢法曹在湖上独酌,默默思念被贬谪在远方的自己。
B.谢法曹对诗人“万里”寄诗并传递春的消息,诗人激动不已。但因身遭贬斥,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由得心头震颤。
C.全诗以春为线索,以对西湖的实景描写开篇,下文用对春景的想象画面呼应,以“东风旧相识收束”,春意登生。
D.全诗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语言弘丽中带有苍凉之色,既和谐而又跌宕,风格俊迈流转。
2.作者在诗歌中对友人谢法曹说了哪些内容?
2023-02-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以学   少:年少时
B.烟涛微茫难求   信:实在,确实
C.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
D.虎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2.下列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
B.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D.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4.从文中两句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若两句都选,按第一句给分),用现代汉语翻译。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5.诗人为什么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绘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
2023-01-04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悬,公绰弟也。年十二,工辞赋。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公绰尝寓书宰相李宗闵,言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从幸未央宫,帝驻,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乃自舍人下迁,仍为学士知制诰。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其忠益多类此。迁学士承旨。

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李德裕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封河东郡公,复为常侍,进至太子少师。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B.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C.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D.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古代官名。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
B.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后来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C.季父,古代对叔叔的称呼。古代以伯、仲、季、叔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行最小。
D.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一般耄耋连用,指年纪很大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在佛庙看过柳公权的书法便念念不忘。文宗亦颇为欣赏,多次提拔柳公权,曾与他忘情地探讨书法,直到蜡烛燃尽仍未尽兴,还命令宫人用蜡油浸纸烧着照明。
B.文宗为边关将士的衣物供应及时感到高兴,命柳公权写诗祝贺。他应声吟诗,切题而且婉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也能不假思索出口成诗,皇帝很高兴。
C.柳公权与周墀一起回答皇帝的咨询,公权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周墀为他担忧惴惴不安,而公权镇定自若。皇帝封柳公权为谏议大夫。
D.柳公权谏言文宗,朝廷官员对郭胶升任邠宁节度使之事颇有议论。文宗起初认为郭皎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当无可非议。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②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5.柳公权敢于上言进谏,皇帝评价他为“卿有诤臣风”,请结合文章简析“诤臣风”体现在何处?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

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①雁柱: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着力刻画了初会和饯别两个画面,写得笔酣墨畅,婉曲动人。
B.女子弹筝至得意处,筝声婉转欢快,情感热烈,筝声、心声融为一体。
C.本词善于运用比喻,如“雁柱”“莺语”“娇云”等,增强了词的形象性。
D.本词哀乐对比鲜明,上阕充满欢乐气氛,下阕则情意孤苦。
2.结句“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是实景还是虚景?请结合全词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传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慝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为,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三》节选)

1.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通步历                           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B.仍就寡少之人更其多       资:积蓄,获取
C.国子司业                       除:革除
D.后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B.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C.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D.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颖达同郡的刘焯,起初不礼待仲达,等到仲达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B.在太宗参观学生入学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时,孔颖达奉命讲经,结束后进献《释奠颂》并褒美太宗。
C.孔颖达等人所著《五经》义训的文章里有谬误,等到永徽二年经考证核实并修正后,此书才颁布天下。
D.选文部分在表现孔颖达“博学多才”和“忠直”时,都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2)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2022-1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情,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得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2)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口:“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②擿tī:挑剔、指摘。③沮jǔ止:阻止、遏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C.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D.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2022-10-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虑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乙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吏”指文职官员。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中间月份,即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
D.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鶻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专注于治乱,对漕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
2022-07-0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

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曰元。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
B.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
C.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
D.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使,全称为“观察处置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其地位次于节度使。
B.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都以东的都城,文中指洛阳,而当时的京都则在长安。
C.领,意为转任较低的官职,文中“盐铁转运使”的地位就低于“刑部侍郎”。
D.谥即谥号,谥号“元”有“行义悦民”“主义行德”之意,是对公绰的褒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颇富同情心,荒年里他不敢独自吃饱,类似于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都以他人之忧为己忧,表现出伟大的仁爱情怀。
B.柳公绰不甘做一个不懂军事的儒生,在做鄂岳观察使时,恰逢要讨伐吴元济,他主动请缨,率兵抵达安州,并让李听心悦诚服地听命于他。
C.柳公绰善于提振士气,将士们去前线打仗了,他亲自慰问将士家属,并对其中的病人和亡故者给予优厚的抚恤,解决了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D.柳公绰处处以国事为重,即便在临终之际,他先向众人简单地托付一下家事之后,就嘱托老部下韦长代为报告宰相,务必用高瑀镇守徐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
(2)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
5.举例说明柳公绰对“法”的态度。
2022-06-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主要是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除秦国外,六国都在“山东”。
B.“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猪和羊。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因而得名,以搭配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上古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与《诗经》《周礼》《大学》《春秋》等并称为“五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迁徙之徒也                       皆背晋以归梁
B.非铦钩戟长铩也                 庄宗受而藏之
C.然后六合为家                    而告成功
D.为天下笑者,何                  自然之理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总结,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结论,而相同之处在于都将内因视为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B.两篇选文的写作目有相似之处:贾谊议论秦之盛衰,旨在使汉统治者有所警惕,引以为训;欧阳修总结前朝的兴盛衰亡,以为当朝之戒。
C.两篇选文都善用对比手法:甲文极言陈涉卑微弱小,与六国合纵声威对比;乙文写后唐盛衰对比,一盛一衰,既扬又抑,交错成文。
D.两篇选文运思谋篇,大体相类:以议论为主体,结合叙述,夹叙夹议,将叙述史实与议论说理融为一体,最后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主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