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桃源[注]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这首词作于秦观被贬湖南郴州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两句有似《桃花源记》的开篇,将读者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该地似乎是桃源的入口。
B.“尘缘”是相对仙源灵境而言的,尘世的羁绊使词人只能“心向往之”,现实却“无计花间住”。
C.下片一连四句写景,“茫茫”“千里”“乱红”等字眼给人以天涯之感,真切地反映出词人被贬后的心境。
D.“不记来时路”看似写词人不记得来时的路,实际上词人明白桃源终是一场虚幻,仍以乐观的心态前行。
2.本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小孤山

秦观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
B.“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衬托其所处环境的凶险。
C.下片以两岸群山衬托长江中流的小孤山,“却把此峰孤绝”既写小孤山的傲然独立,又暗示作者的处境。
D.“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用典,写行人驻足喝彩的情形,与上片“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呼应。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激浪飞珠溅雪”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都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雪,形象生动。
B.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都是从大处着笔,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
C.秦观创作风格大气雄健,同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本词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观。
D.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主题健康,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又深感余味不尽,颇受启迪,成为七夕诗词中经久不衰的佳作。
2023-10-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

秦观

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获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注】①风蛩:风中蟋蟀鸣声。②吟鞭:本指诗人的马鞭,可指行吟的诗人。醉帽:本指醉汉的帽子,可指醉汉。③政:同“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使用多种手法写景,如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等。
B.上片末两句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实现情感转折,又引出下文的景与情。
C.下片末两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江月早早升上天空来慰藉词人,以景结情。
D.这首词写了词人经过秦淮河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情景交融,辞情兼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幸自:本自,本来是。为谁: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词的上片描绘寒夜独居孤馆的凄迷萧瑟、冷落孤寂的情景,景中见情。
B.“桃源望断无寻处”实写作者因找不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心情痛苦。
C.过片二句用典故,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D.词以景开始,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
2.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去,创造出“有我之境”,请举出诗歌中的两处做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雅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多数人或是惋惜,或是伤感,或是留恋而欧阳修在这首词中却赞其“好”。
B.“笙歌散尽游人去”写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了;“始觉春空”道出词人复杂微妙的心境。
C.“飞花轻似梦”“丝雨细如愁”用语奇绝,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别具诗意美、画境美和音乐美。
D.“宝帘闲挂小银钩”为倒装句。词人沉迷于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的景与情。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
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影乱,莺声碎”二句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
B.“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昔日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C.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象,显得鲜明生动。
D.本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蕴藉含蓄,感人肺腑。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8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鹤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1.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鹊桥仙》这首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孙莘老游龙洞寄孙傅师

秦观

苇萧传火度冥冥,乍入清都醉魄醒。

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钟碧,门外天横数尺青。

更欲仗筇留项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注]①苇萧:芦苇。②清都:旧传天帝所居之所。③筇:竹杖。④相传东汉刘晨、阮肇采药,误入天台桃源洞,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冥冥”形容龙洞的深邃黑暗,次句写出人洞之初的真切感受。
B.颈联第一句写洞中泉水幽深,第二句写诗人走到洞外,看见洞外的青天。
C.尾联借用典故,进一步刻画了进入龙洞的那种如隔人世、超凡脱俗的感觉。
D.前六句写景,从洞口到洞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照应首联,结构严密。
2.请联系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2020-11-26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