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维翰,洛阳人。身短面广,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唐同光中,登进士第。高祖领河阳,辟为掌书记,历数镇皆从,及建义太原,首预其谋。复遣为书求援于契丹,果应之。及高祖建号,知枢密院事。幸夷门,范延光据邺叛,人心恟恟。翰从容谈论,怡怡如也,时皆服其度量。杨光远平邺,朝廷虑兵骄难制,翰请速散其众,寻移光远镇洛阳。因授翰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为相州节度使。吐浑都督白承福为契丹所迫,举众内附,高祖方通好于契丹,拒而不纳。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患契丹之强,密与吐浑结,是时,荣有飞扬跋扈之志。荣抗表请讨契丹,且言吐浑之请。高祖览表,犹豫未决。翰知荣畜奸谋,乃密上疏。高祖传密旨于翰:“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间言稍入,翰渐见疏忌。寻以冯玉为枢密使,以分翰之权。后因帝微有不豫,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重睿择师以教道之,帝疑之。俄玉作相,与翰同在中书。会舍人卢价秩满,玉乃下笔除价为工部侍郎,翰不暑名,玉竟除之,自此翰与玉不相协。帝以重睿择师傅言于玉,玉遂以词激帝。寻出翰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王师降契丹。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B.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C.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D.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洛邑、雒阳、洛京等,历史上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契丹,发源于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D.节度使,古代官名,在唐时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北宋以后职能逐渐弱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相貌奇特,胸怀大志。他长相不同于一般人,身材短小面部宽长,在科举道路上虽遇挫折却矢志不渝,最终高中。
B.桑维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范延光占据邺城造反时,众人都心神不定,人心浮动,而桑维翰却面不改色,淡然处之。
C.桑维翰追随高祖,深得信任。他做掌书记时就在高祖阵营,首先参与谋划高祖登基,后秘密上书助高祖决断安重荣一事。
D.桑维翰被人陷害,遭到猜忌。少帝时,因受宵小之辈离间而被少帝疏远,又因少帝生病时为皇弟出谋划策而被少帝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
(2)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2021-05-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孝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B.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C.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D.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在唐代是重要地区管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原只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后内地也多有设置。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传宣诏命及奏章中的“封事”(密奏),责任重大。
C.天祐,这里是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一般由君主发起。如“开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位帝王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朝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帅李匡威连年出动军队去救援王镕,他认为王年幼弱小,而自己兵势正强盛,便产生了谋夺之心。
B.王镕从小聪明,然而讲仁义不习武,征伐之事由手下人干,不亲自处理军政,多以宦官掌权,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C.宦官李宏规劝王不要远出游玩,如果有生事兴祸之徒,突然作乱,没有归处,王镕害怕,马上听从他的规劝回到府第。
D.王镕回到府第的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行军司马李蔼和曾经劝谏自己的李宏规的住宅,杀掉全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2)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
2021-05-1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已,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思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思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2.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
B.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唐宋之间的五个中原朝代。
C.真,即真书,也称正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
D.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B.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
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2)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
5.杨凝式被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1-01-12更新 | 45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周,字通理,邢州内丘人也,唐潞州节度使抱真之后。曾祖融、祖毅、父矩,皆不仕。周年十六,为内丘捕贼将,以任侠自负。时河朔群盗充斥,南北交兵,行旅无援者不敢出郡邑。有士人卢岳,家于太原,携妻子囊橐寓于逆旅,进退无所保,唯与所亲相对流涕,周悯之,请援送以归。行经西山中,有贼夜于林麓间俟之,射卢岳,中其马。周大呼曰:“尔为谁耶?”贼闻其声,相谓曰:“李君至此矣。”即时散走。岳全其行装,至于家。周将辞去,岳谓周曰:“岳明历象,善知人。子有奇表,方颐隆准,眉目疏朗,乃将相之材也。河东李氏将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贵。”周辞以母老而归。既而梁将葛从周拔邢、洺,唐武皇麾兵南下,筑垒于青山口。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庄宗入魏,率兵屯临河、杨刘,所至与士伍同甘苦。周尤善守备,一日奔母丧,以他将代之,既出,则其城将陷,庄宗即遣追之,使墨从事。会庄宗北征,周与寺人焦彦宾守杨刘城,梁将王彦章以数万众攻之。周日夜乘城,躬当矢石,使人驰告庄宗,以纾其难。庄宗曰:“李周在内,何忧也!”遂日行二舍,既至,士众绝粮三日矣。及攻围既解,庄宗谓周曰:“微卿九拒之劳,诸公等为梁人所掳矣。”长兴、清泰中,历徐、安、雍、汴四镇,所至无苛政,人皆乐之。寻卒于宫,时年七十四。诏赠太师,陪葬于明宗徽陵之北。

(节选自《旧五代史·李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
B.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
C.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
D.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B.历象,就是观测天文星象,推算天体运行的规律。此外,历象还有天象的意思。
C.庄宗,这里是后唐李存勖的谥号。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中兴霸业,此号褒扬他。
D.朕,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秦始皇以后,朕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周怜悯弱者,很有威慑力。盗贼横行,卢岳携妻儿行李被困客店,李周怜悯他们并提出护送他们回去。途遇盗贼放箭,李周大呼,盗贼闻声而逃。
B.李周淡泊名利,不强求富贵。卢岳看出李周堪当大任,认为河东李氏即将拥有天下,李周应前往侍奉,求取富贵。李周以母亲年老需照顾为由推托。
C.李周守城有功,得皇帝赞赏。王彦章带领几万人马来攻城,李周顽强抵抗,在庄宗到来前打破围攻。庄宗夸赞他,说没有他的多次抵抗,他们就成了梁人的俘虏。
D.李周为政宽松,受百姓爱戴。他在长兴、清泰年间,历任徐、安、雍、汴四镇的长官,在任职的地方没有推行严苛的政治,因此,老百姓都爱戴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有奇表,方颐隆准,眉目疏朗,乃将相之材也。
(2)周日夜乘城,躬当矢石,使人驰告庄宗,以纾其难。
2020-06-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绥化市全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 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称“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5.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也。少以勇力,籍名于本军,为赤甲都官健。梁将葛从周镇其地,选置麾下。时部将牛存节屯于镇,知温得以侍左右,遂熟于存节。后随存节等降,隶魏州杨师厚,稍迁亲随军指挥使。庄宗入魏,得知温,赐姓李氏,名曰绍英,以为澶州刺史,历曹、贝二州刺史,权充东北面蕃汉马步都虞候,戍瓦桥关。

明宗自邺入洛,知温与王晏球首赴焉。明宗自总管府署知温滑州两使留后。天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明宗即位,诏充北面招讨,屯于卢台军。以卢文进来归,加特进、同平章事,赏招讨之功也。后除乌震为招讨副使,代知温归镇。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时朝廷姑息知温,下诏于邺尽杀军士家口老幼凡数万,清、漳为之变色。寻诏遣知温就便之镇,以安反侧。俄改徐州节度使,加兼侍中。会朝廷起兵伐高季兴,授荆南招讨使,知行府事。寻丁母忧,起复云麾将军,墨缞即戎,竟无功而还。长兴中,节制文阳。越二年,除平卢军节度使,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东平王,食邑五千户。天福元年冬十二月辛巳,卒于镇。赠太尉,归葬于瑕丘,诏立神道碑。知温性粗犷,动罕由礼。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纵左右排辱宾僚,他日知误,亦无愧色。始与唐末帝尝失意于杯盘间,以白刃相恐。及末帝即位,知温忧甚,末帝乃封王爵以宁之也。知温径赴洛阳,申其宿过,且感新恩,末帝开怀以厚礼慰而遣之。及还郡,厚敛不已,积货数百万,治第于南城,出则以妓乐相随,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为务。有幕客颜衎者,正直之士也,委曲陈其利病,知温不能用焉。及高祖建义入洛,尚不即进献,耀兵于牙帐之下。衎正色谓曰:“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战,岂明公之比!而天运有归,坐成灰烬。今青州迁延不贡,何以求安?千百武夫,无足为恃,深为大王所忧也。”知温遂驰表称贺,青人乃安。未几,以沈湎成疾而卒,部曲将吏分其所聚,例为富室。衎又劝其子彦儒进钱十万贯,以助国用,朝廷除彦儒为沂州刺史。其家幸获保全,皆衎之力也。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列传第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有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B.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C.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D.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赐姓可分为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几类。
B.丁母忧,也称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在丁忧期间应辞官闭府守制。
C.墨缞,黑色丧服;缞,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古人因为亲疏不同,丧服也不相同。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为采邑、采地、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知温借刀杀人,阴谋得逞。他诱使牙兵杀害代替自己乌震,又因朝廷予以放纵,他得以如愿镇守驻地。
B.房知温丧期出征,劳而无功。他在任荆南招讨使期间领命讨伐高季兴,穿着丧服率军出征,结果无功而返。
C.房知温不讲礼节,性情粗犷。他性情非常粗犷,多次放纵左右随从侮辱宾客僚属,行为举止很少有礼可循。
D.房知温恣意妄为,贪于财货。他接受皇帝的丰厚礼物,还不停地搜刮郡治百姓,骄奢淫逸,懈怠国家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温径赴洛阳,申其宿过,且感新恩,末帝开怀以厚礼慰而遣之。
(2)今青州迁延不贡,何以求安?千百武夫,无足为恃,深为大王所忧也。
2020-06-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蚌埠市九中高三我为高考赛命题语文试题1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侦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角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皆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掎角,亦作“掩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 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浚出兵太原时,他 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 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 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2)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梁开封尹之犹子也。父琪,以鸿胪致仕。遂清少敏惠,初仕梁为保銮军使,历内诸司使,庄宗入汴,不改其职。明宗即位,加检校尚书仆射,委以西都监守。逾岁,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既至郡,大有御侮之略,境内赖焉。王都平,加栓校司空,迁棣州刺史。天成长兴中,历典淄兴登三郡,咸有善政。通鉴潞王纪:帝之起凤翔也,召兴州刺史刘遂清,迟疑不至。闻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县全牛桑林戍兵以归,自散关以南,城镇悉弃之,皆为蜀人所有。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归,乃赦之。高祖即位之二年,授凤州防御使,加栓校司徒,会丁母忧,起复,授内客省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六年,驾幸邺都,转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栓校太保。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领军卫上将军,仍赐竭诚翊戴保节功臣。八年,出领郑州,加栓校太傅。开运二年,迁安州防御使。未几,上表称疾,诏许就便,回至上蔡,终于邮舍,时三年四月也。遂清性至孝,牧淄川日,自北海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籵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或对曰:"昔唐朝浑、郭、颜、段,每一赦出,以一子出身,率为常制,且延赏垂裕,为国美谈,未有因月给而欲沙汰,恐未当也。”群论由此减之。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传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B.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C.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D.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胪:古代掌管学校的学问渊博之士。汉武帝时设大鸿胪。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C.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D.邮舍:又名驿舍或传舍,古代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遂清少时聪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和叔叔,在梁都曾位居显赫的职位。他自己在梁也被授与保銮军使等职。
B.刘遂清学识渊博,多有计策谋略。平定王都叛乱时,谋划了很多抵御侵犯的谋略,因此易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C.刘遂清生性至孝,且为时人称赏。他任淄川郡守时,他的母亲到淄川来看他,他亲自到北海迎接。
D.刘遂清指摘时弊,敢于大胆直言。主管三司时,他认为很多官员出自世袭俸桴之家,不一定都有才能,应该淘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
(2)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 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 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
D.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2020-0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人也。昫神彩秀拔,文学优赡,与兄、弟俱有乡曲之誉。唐天祐中,契丹陷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获免。后居上国大宁山,与吕梦奇、张麟结庵共处,以吟诵自娱。会定州连帅王处直以其子都为易州刺史,昫为军事衙推。及都去任,乞假还乡,都招昫至中山。庄宗即位,授太常博士,赐绯;比部郎中,赐紫。丁母忧,服阕,依旧充职。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明宗重其风仪,爱其温厚,长兴中,拜平章事。时昫入谢,遇大祠,明宗不御中兴殿,阁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枢密使曰:“命相之制,下已数日,中谢无宜后时。”因即奏之,遂谢于端明殿。昫以端明殿学士拜相,而谢于本殿,士子荣之。初,唐末帝自风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昫乃搜索簿书,命判官高延赏计穷诘勾,及积年残租,或场务贩负,皆入账籍,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吏民相与歌咏,唯主典怨沮。及罢相之日,群吏相贺,昫归,无一人从之者,盖憎其太察故也。天福初,张从宾作乱于洛阳,害皇子重乂,诏为东都留守。未几,奉使入契丹,还封谯国。开运初,授司空。契丹主至,不改其职。昫以眼疾乞休致,契丹主授昫守太保。契丹主北去,留于东京。其年夏,以病卒,年六十。汉高祖登极,赠太保。初,昫避难河朔,匿于北山兰若,有贾少瑜者为僧,辍衾袍以温燠之。及昫官达,资少瑜进士及第,拜监察御史,闻者义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刘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B.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C.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D.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表示代理、暂任或试充某官职。在古文中同样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假”“权”“夺”等。
B.“赐绯”,唐制,四品、五品的官服是绯色,有时官员的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
C.“公”,周代诸侯五等级之一,大诸侯称公、侯,小诸侯称伯、子、男,后用五等爵位封有功之人。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古代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官员一般到七十岁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昫才华出众,乱世隐居。他富有文采,与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在家乡有声誉;他从敌军逃脱后,就在大宁山上修建草庵,吟诵诗歌,自娱自乐。
B.刘昫温厚俊朗,深受皇恩。他仪表堂堂,宽厚待人,受到明宗喜爱,被授予平章事;他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拜任宰相,又在端明殿谢恩。
C.刘昫尽忠职守,遭人嫉恨。他细致查对军队钱粮数目,受到百姓称赞,但因主管官员的怨恨、报复而被罢免宰相一职,返回故里时无一个人追随。
D.刘昫知恩图报,世人称赞。他在河朔避难时得到贾少瑜的帮助,当官后不忘资助贾少瑜考进士,当时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阁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2)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