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_·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天,词人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同好友马叔度游月波楼,为了和马词原韵而写的这首词。②鲸饮吞海:如长鲸吞海似的狂饮。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酒醉后昏昏沉沉,连头也须旁人扶起。这里代指饮酒。

1.这首词的词牌是(       
A.水调歌头B.沁园春C.永遇乐D.念奴娇
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清新明快B.含蓄委婉C.悲壮苍凉D.雄奇瑰丽
3.全词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4-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小序中“为赋”的“赋”其词义是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词尾划线句。
3.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是积淀了丰富的意蕴的,如菊往往具有归隐、情操高洁等意蕴,月往往具有思乡、永恒等意蕴。辛弃疾词与所附《红楼梦》中的两首词中的柳意象也具有丰富的意蕴,请加以简要解读。

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第七十回)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薛宝钗柳絮词·临江仙(第七十回)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023-08-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解】①岑:远山。②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③红巾翠袖:女子衣物装饰。
1.关于这两首作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书愤》从诗歌体裁角度来看是一首律诗。
B.《书愤》一诗中有三个韵脚。
C.《水龙吟》按照字数分类是一首长调。
D.《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婉约词。
2.结合这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     
A.《书愤》虚实结合,既回忆了过往的战争岁月,又抒发了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
B.《书愤》尾联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表达自己虽年老亦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C.《水龙吟》上阕“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秀美山河。
D.《水龙吟》下阕连用张季鹰和刘备的典故,表达愿躬身入局,护守河山的雄心壮志。
E.《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和《水龙吟》中“倩何人”一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F.《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和《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一句,都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
2022-07-2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上·上海宝山·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①,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1.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上片与题目“元夕”中的“夕”字直接照应的词有“夜”、“________”、“光”。
2.对本词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本词即属豪放之作。
B.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
C.词中所写的元夕景象,是古人除夕之夜放烟花、舞彩灯,欢度良宵景象的再现。
D.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为下片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起到正面烘托的作用。
3.结合词中内容,分析词中“那人”的形象。
2019-1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9-10高二上·上海松江·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诗词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从这首词的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中,作者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设问
3.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思考,作者在这首词中推崇孙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9-1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苦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字,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辛弃疾,字______________,陆游,字______________二人都是______________派词人。
2.二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3.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019-12-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五单元检测卷(二)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1.“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中的“李易安”指词人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宋代豪放派之集大成者,有作品集《__________》传世。
2.博山道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愿望?
3.简析本词的写作特色。(不超过80字)
2019-12-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山中夜坐

(南宋)

世事从头减,气坏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注】①从头减:言彻底消失。②底事:何以,为什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南歌子”是填词用的曲调名。B.“山中夜坐”是这首词的题目。
C.从字数上看,本词是“小令”。D.从韵脚上看,本词上下阕换韵。
2.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山中夜坐”说明,作者内心不宁,思绪难抑,世事难忘。
B.“世事”两句说,秋高气爽,能使人忘却世事,心怀清澈。
C.“夜深”两句写溪流责怪“我”深夜在枕上鸣不平发怨声。
D.上阕表明,作者心怀如溪水清澈,世事和不平已淘洗干净。
3.画线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赏析。
2019-12-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2-13高二下·上海金山·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碌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 [chuò]:戒备 ②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③平戎策:指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抗战建议。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词中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快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片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词句简析 “叹”的内涵。
2019-11-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下·上海金山·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释】::chān,古代一种短的便衣。娖:音chuò,捉。胡簶:箭袋。蛩:音qióng,指蟋蟀。

1.从两首词的语言和内容判断,《鹧鸪天》的作者是(       ),《 蝶恋花》的作者是(       )。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苏轼            D 陆游
2.两首词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
3.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2019-11-08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