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释】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诗人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书中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获得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词人40岁左右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说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扬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起,“厌”字显示出词人流连周围的山水时间之多。
B.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表达要安于平淡的生活,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怨辞反说。
C.下片表明自己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还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D.本词含蓄抒情,借典抒怀,风格超然闲逸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
2.本词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词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麹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佛语谓灯能破暗,故称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③麹生: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鲜明,开门见山,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B.“圣处一灯传”是说作者希望曹君刻苦学习,继承儒学之精义,体现了他对曹君的关爱。
C.下片“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不为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
D.下片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1-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①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晋宋之间事”指的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其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C.“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D.词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喜爱,写陶渊明其实是写自己,表达出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2.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本词写于词人闲居江西期间。山园,即词人的居第。②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③西风,指秋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竹高大,与白云相连。其树木葱茏、环境清幽,正是常见的山林隐居的环境特色。
B.词人无奈闲居山园,虽然生活富足,有酒有肉,但仍借“白酒”句表达借酒消愁之意。
C.儿童手握长竿扑打梨、枣,“偷”字写出了儿童贪吃嘴馋,又怕被人发现的天真童趣。
D.本词写山园所见,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刻画了生活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心情。
2.“亲仁善邻”“睦乃四邻”是古人对美好邻里关系的表述。本词表现了词人与乡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C.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7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1088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碎[注]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本词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时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弃疾副手,这年秋天,范昂任职期满,调至临安,诗人作此词为他送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点题,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惊恐之情,暗含了他功业无成的感叹。
B.“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以责备口吻写流水的无情,含蓄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境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C.“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与“归去朝端如有问,玉关门外老班超”写法相同,两者表达的意思也相近。
D.结句写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频频射落大雁”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与凄凉之意。
2.这首词多处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阐明无论富贵或隐居都要宠辱不惊的道理,以与祐之弟共勉。
B.下阕前两句不直写送别却回忆当年风雨之夜灯下畅谈的情景,倍显多情。
C.词人想象送别后只有翠山秋水伴祐之弟前行,表现了离别时的孤独感伤。
D.这首词描写、叙述、议论结合,运用想象、比喻、对仗等手法,耐人回味。
2.“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1-11-01更新 | 21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①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②.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前后,当时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②不争些:不差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写博山道上,松竹横斜,白云人家,雪后疏梅数朵,营造出清幽自然的优美意境。
B.“时见”引出作者对此间风景的赞赏,认为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C.到了晚间,寒意逐渐加深,词人旗亭赊酒,“径须赊”可见出乡民的淳朴和词人的豪爽。
D.词人醉后回家,不辨归路,任马随车而行,最后嗟叹容颜苍老,庆幸有此地山水为伴。
2.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4-21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