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此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②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诬蔑,蒙受冤屈。③於菟wú tú: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回忆往事,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颔联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因遭谗言去职,有负部属战功,而感到惭愧。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气惊人。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部属,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尾联化用杜甫诗浑然无迹而同中有异,诸写出所化用的诗句(或篇名),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2023-09-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题瓢泉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注】①淳熙八年冬,稼轩闲居带湖时购买了一块地,其中有泉,稼轩改名“瓢泉”,并在此营建住宅。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稼轩再次罢官闲居带湖时。②《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③《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④《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句,即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不安现状的情绪。
B.“人不堪忧”后面两句,又以颜回自许,表明词人安贫乐道、伴泉而居之志。
C.下阕借泉明志:与其下山浑浊,不如居山清冽、冰霜芳乳、颂泉之芬芳,也自抒品性。
D.全词多处化用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意蕴深厚;语言散文化,笔法灵活多姿。
2.请赏析“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2022-07-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辛弃疾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绍熙五年,辛弃疾时任闽帅。张晋英,名涛,字晋英,时任福建提举。②此山:指青玉峰。③挽:通“晚”,迟。④“君看”三句:《庄子·知北游》有言:“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末”两句开篇点题,赞扬玉峰楼设计精巧,这都是张晋英独具慧眼的“巧安排”。
B.“天公”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玉峰楼建筑艺术高超,好像并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
C.“畴昔”三句移情于物,说青玉峰大约是因为与词人相见恨晚,所以犹万马回旋而来。
D.“白鸟”两句描绘了一幅飞鸟恋故林的山间美景图,并借此衬托出此楼此山之美。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下片表达的思想情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①此句用典,见《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②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调味。③公元前196年10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并即兴创作了《大风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语句,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辛弃疾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朋友间的酬和诗,第一句扣题点出新居是元宵节刚过开始营建的。
B.第二句赞叹虽然是草堂,但是装饰精致,加上山环水绕,风景之美,宛如画卷。
C.第六句以反诘表达对发奋苦读的重视,亦可见诗人怀才不遇只能读书的苦闷。
D.“此心留待”写出诗人壮心不已,趋于慷慨豪迈,冲淡了“种木”句的伤感之情。
2.《词林纪事》引楼敬思所言:“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请简要分析本诗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 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作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是儒将的标志。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
E.本词将写景与心理刻画紧密结合起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又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全无凝涩之感。
2.本词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7-06-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