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注】①过相褒借:过于褒奖、过于推许。②秋水之约:或指相约八月中秋泛舟③畴昔:昨晚。④青山:李白死后葬于青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⑤蝨shī同“虱”,虱子。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种昆虫,吸食血液,能传染疾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词前的小序可知,这是一首寄赠酬答词,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并兼寄吴子似。
B.词的起句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和宽宏的气度,概括全词要旨。
C.“云遇青山赤壁”这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意为在彩云间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
D.这首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互相交织,其崇高的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呈现。
2.本词“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都有北斗酌酒的典故,但诗句表达出来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2023-10-18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西边的天门,化用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在天门吃了闭门羹。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⑥燕:同“宴”,即宴饮。⑦苍壁:指至高无上的恩遇,只有将成霸业的秦穆公和将为正卿的赵简子才得到过苍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表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心情。作者自以为得了天赐石壁,精神为之一振,作者在喜悦的心情下,写作本词。
B.屈原在主客观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常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寄托,本词也是如此,但同样是幻想到达天门,作者的经历与屈原却大相径庭。
C.下阕写受赐与怀乡。天帝设瑶池宴来款待我,“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设想天帝对自己的勉励。
D.“一丘一壑”本指隐者的住处,词中“一丘壑”则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园的一部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自己归隐的志向。
2.本词与《蜀道难》都使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③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①《天问》:屈原的作品,通篇是他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发问。②汗漫:空泛,不着边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写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不知将行向何处,“可怜”一词流露出词人对中秋月落的愁怨之情。
B.“飞镜”句运用比喻,问月亮如飞镜,是谁将它悬系太空;“姮娥”句运用传说,问嫦娥不嫁,是谁将她留下。
C.传说月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下片“虾蟆”句问如果说月中虾蟆自会游水,那么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
D.下片末句针对月亮的盈亏圆缺现象,问如果一切安然无恙,那么何以一轮圆月却渐渐变成一弯银钩。
2.请赏析“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一句的妙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释:①一作“赋红木犀”。②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③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盛日”“凝碧池上”借唐喻宋,以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谓北宋盛时,正面描写出北宋的繁荣昌盛,有以小见大之意。
B.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桂花耀眼出众,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
C.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天姿冷淡”,谓其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被西风酝酿”则点明时节。
D.“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言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
2.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嘲”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①朱晦庵: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去世。②玄经:扬雄的著作《太玄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
B.梅雨初晴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独到的体会,豁然开朗。
C.词人晚年远离官场,轻衫短帽,甘心隐居于山林丘壑之间,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
D.这首词上片写读书所感,下片悼念好友朱熹,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悼念之意的?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臭,只此地,是生涯。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前后,当时辛弃疾被弹助罢官,闲居带湖。②不争些:不差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写博山道上,松竹横斜,白云人家,雪后疏梅数朵,营造出清新自然的优美意境。
B.“时见”引出作者对此间风景的赞赏,认为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C.到了晚间,寒意逐渐加深,词人旗亭赊酒,“径须赊”意在表现乡民的淳朴和词人的贫困。
D.词人醉后回家,不辨归路,任马随车面行,最后嗟叹容颜苍老庆幸有此地山水为伴。
2.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6-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
B.“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
C.“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
D.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
2.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至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年间,作者闲居带湖、瓢泉,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写词人整日借酒浇愁,一生的梦想因没能改变时局而全部成空,一个“空”字道尽心酸无限。
B.“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写词人回想少年歌舞升平的时光,表现出词人在现实不如意的情况下对美好过往的留恋。
C.“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写词人被鸣钟吵醒后再难入眠,面对的是“卷地西风”。“卷地西风”暗指严酷的现实。
D.这首词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2.“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此三句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1174年或1175年)②玉壶:明月。③鱼龙:泛指戏法等类杂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赏灯的风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描写的也是元宵节的情形。
B.上阕先以想象写元宵节彩灯缀满街巷、烟火燃放好似陨星雨的热闹盛况;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艺人歌舞、杂耍百戏等令人目不暇接。
C.下阕写人,作者以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在头上的饰物“蛾儿”“雪柳”“黄金缕”代指盛妆的妇女,行走中不停地说笑,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D.词作使用对比手法,以开始灯火热闹与后来灯火零落对比,以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与孤高、淡泊、自甘寂寞“那人”对比,凸显作者的追求。
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2022-02-26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