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乘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别宴写到田头,作者写到父老,着意表现了王秉虽身为太守,但和善宽厚、仁德亲民的形象。
B.上阕后两句取义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表达对王秉处事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委婉劝告。
C.下阕写别后场景,尾句中“雁”与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中“雁”传达的情感不同。
D.全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2】,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3】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


注释:【1】此词作于作者在建康(现南京)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中秋的夜晚,为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吕叔潜而写。【2】姮娥:指嫦娥。【3】斫:砍。【4】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在沦陷的长安,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作《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其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将桂树枝叶比作安禄山和史思明一伙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控诉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用“金波”写月亮,用“飞镜又重磨”来比喻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
B.本词上片最后两句,作者对月抒怀,发出“白发欺人”的无奈,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心情。
C.本词下片开头三句,作者写明月当空,幻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看祖国山河,表达了收复河山之志。
D.作者用嫦娥奔月,吴刚斫桂两个神话故事,借助想象来写景抒情,隐晦委婉,有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下列对“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句词的意思是砍去月宫中桂树的枝叶,月光会更加明亮。作者用桂树来比喻南宋朝廷的议和派。
B.辛词化用杜甫的诗句,运用借喻手法。表达了铲除南宋议和派,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C.“人道是”与苏轼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用法相同,都是引出怀古抒情的对象。
D.这三句词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情高潮,揭示深刻的主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醒,具有艺术感染力。
2023-01-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殊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③化用唐人《酉阳杂俎》中以玉斧修月的故事。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故事,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零际遇的深切同情。
D.下阕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2.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中“快”“怕”“怜”“问”四个字的表达效果?
3.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021-10-1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殊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③化用唐人《酉阳杂俎》中以玉斧修月的故事。
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故事,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零际遇的深切同情。
D.下阕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E.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
2020-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②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④。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③喷霜竹:即吹笛。④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⑤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来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
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
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
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
2.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2020-09-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答。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凤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此词为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作品。杨济翁:即杨炎正,宋代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点明题目中的“江行”,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说的是要探山川之胜,就要攀登,穿坏几双木屐也无妨,写出词人对胜景的喜爱之情。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一句,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旧,由人及己,意言北伐之事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2)“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
(3)下片中“英雄事,曹刘敌”一句写的是三国鼎立时代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指三国时期的孙权。辛弃疾多次在词作中歌咏孙权,初中所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中所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都提到了孙权,请简要分析为何辛弃疾如此推崇孙权?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李正之,辛弃疾好友,与辛弃疾一样主张抗金,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②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罢居上饶。③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此借喻安抚民心。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开篇入题,点明友人之入蜀与己之送行,“登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在蜀道艰险的述说中已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意。
B.“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以多病之躯远赴蜀地的忧虑牵挂,表达不忍离别之意。
C.“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并欲以对荆楚一路美好风光的叙说来宽慰友人。
D.“赤壁矶头千古浪”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
E.“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雪深”暗寓自己被罢官、好友被远谪、抗战派淘汰将尽的困顿现实,此处言梅花开于“雪深”之时,既意在点明友人入蜀的时间,也意在以梅之凌寒犹开时与友人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2.“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遂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
(1)如何理解开篇的“老来曾识渊明”?
(2)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词人借“凛然生气”和“高山流水”的典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2018-03-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