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021-10-14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祐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B.“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作者说自己对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C.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
D.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
E.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021-09-18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下,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下阕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D.下阕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E.“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2.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9-1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帘芳桂散余香”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
B.“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两句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C.“罗巾”句是说泪水打湿丝帕,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D.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意蕴完全不同。
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2021-09-07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1.“春蚕食叶”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3.结合题材内容,分析该词具有豪放风格的特点。
2021-08-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体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对掌权者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体现了作者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
B.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C.《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暗含诗人年老体衰,内心伤感之意。
D.李诗颈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今昔之景,表达兴衰之感,让人于怀古中触目生愁,感慨系之;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尾联的伤今。
2.分条概括李诗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2021-07-26更新 | 43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指出并分析两种即可)。
2021-07-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写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中流露几分欣慰。
B.词中“意倦”三句,表明词人志不可夺,心意已定,他退隐并非是为了贪图个人安逸享受。
C.词的下片实写了新居的布置与规划,“柳树”“梅花”“秋菊”等,让书斋别样的雅致。
D.词中“菊”“兰”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情感一致,表达了词人内心志行高洁。
2.本词的情感较为复杂繁多,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哪些情感。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释: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的“沙洲中的双白鹭”是眼前所见实景。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通过沙洲中那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2.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2021-04-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