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实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寒。
C.下阕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阕“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2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的毛病,你是怎么认为的?
2020-10-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9 念奴娇·赤壁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3 .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而且都是怀古诗,但在情感抒发方面也有所不同,试比较它们在情感抒发方面的异同。
2020-10-1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9 念奴娇·赤壁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4 . 下面对三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辛词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C.辛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D.情景交融是李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
2020-10-13更新 | 446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9 念奴娇·赤壁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即陈天麟,季陵是他的字。他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增添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十分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10-1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该类诗歌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B.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C.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
D.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为了给词人吟诵《离骚》,巧用月影以代替月亮,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
2.有人说,辛弃疾的这首词“写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请结合词的上下片内容试做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何处望神州”的“神州”指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故土,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
B.词中“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指往事悠远,又指时间漫长,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C.词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词人赞赏孙权,意在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讽喻当朝统治者。
D.全词三问三答,互相呼应。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功绩斐然,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
2.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析。
2020-10-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苏仙预科、湘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鼎”“山林”分别指奢侈豪华的生活和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写诗人盼望与族弟辛祐之能在风雨之夜的小窗之下温馨惬意得对床夜,情真意挚。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2020-09-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