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市场鼓励正当竞争,禁止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指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①甲、乙两厂生产白酒,销售区域、目标客户相近,乙厂在酒瓶设计等方面高度效仿甲厂
②甲企业通过向创新要效益,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在行业率先降价扩大市场占有率
③某知名企业通过特许加盟等商业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商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④某厂邀请所谓专家对其生产商品与竞争对手的进行评级,事后大肆宣传该厂商品第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知不觉,电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0余年。如今的电商良莠不齐,乱象尽出,毫无底线地挤压着实体店的生存空间,也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数据造假,电子欺诈,导致消费者很容易就被这些虚假的数据蒙蔽,很难买到真正心仪的产品,刷单、销售假货、衍生的水军产业链屡禁不止,引起消协频频点名。有人认为征收电商税,引进国家有关部门对该领域的治理以后,线上线下平等对待,电商经营者就无法享受无税经营的福利了,刷单就要承担税收责任,商家就要为自己的刷单行为买单,而不是采用刷单或电子欺诈的行为欺骗消费者的眼睛,消费者的权益也因此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结合材料,从“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的角度谈谈该如何解决电商发展中出现的乱象问题。
3 . 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的某知名方便面品牌,制作过程中工人没有任何卫生安全保障,穿着拖鞋或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被处罚款人民币100万元,企业因虚假宣传被处罚款人民币200万元。该企业(     
①未依法办理登记,缺乏经营资格
②开展虚假广告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
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构成欺诈
④危害消费者安全消费,没有诚信经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23更新 | 2066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八所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4 . 网络购物“签收不等于认可商品质量合格”“赠品若有损害不免责”,针对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快速增长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就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     
①对消费者有利、对经营者不利,因而社会整体福祉是不变的
②说明电子商务经营者自主经营权的行使有边界,需要受到限制
③会在反垄断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④秉持公平原则,有助于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张先生于2018年购买锂电助力车一辆,经营者当时明示电池质保期为一年。2021年,该助力车在充电时发生电池自燃。张先生要求赔偿未果,投诉至消费者协会。经调解,经营者赔偿张先生损失1899元。消费者协会之所以如此调解,是基于经营者(     
A.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义务
B.有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义务
C.应当诚实守信,不能进行虚假商业宣传
D.应当公平竞争,不能损害其他经营者权益
6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3·15”晚会报道了翡翠直播的江湖骗术。当晚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行动,现场查获了染色处理翡翠,同时在仓库发现有染色剂、烘烤设备、浸泡液等加工处理工具及材料。经初步调查,该案涉嫌刑事犯罪,已由公安机关调查处理。这告诫广大创业人员(     
A.市场调节有弊端,生产销售有风险,投资经营当谨慎
B.创业经营要合法,生产活动要诚信,他人权利要尊重
C.创办企业要登记,依法经营避风险,市场竞争讲公平
D.假冒仿冒会侵权,虚假宣传会失信,正当经营保盈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市场监管风险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快准严”理念,集中优势兵力,精准重拳出击,依法严查严办违法案件,加大案件曝光力度,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在山东省公布的历次“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中包含了大量涉及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逃避纳税等方面的违法案件。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民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启示。
8 . 大众公司和众大公司均是从事搬家服务的经营者,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其中,大众公司企业名称及商标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然而,众大公司在其网站上使用与大众公司商标相近的标识,借大众公司的荣誉、业绩进行宣传,使用与大众公司相同的宣传语及网站图片,以吸引客户。对此,大众公司将众大公司诉至法院。该案件中的众大公司(     
①其行为属于典型的“搭便车”,构成侵权
②其行为构成虚假宣传,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③侵犯了大众公司的专利权,应赔偿其损失
④应承担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的责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14更新 | 1773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9 . 近年来,“网红”食品大行其道。搭上了互联网营销顺风车的“网红”食品,大都能迅速吸引消费者。然而,“网红”食品并不都像看起来那般美好。2019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例行食品抽查中,就发现了一些通过网络销售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食品安全隐患。部分网站对食品销售的监管远不如线下实体店完善,很多“三无”产品打着“自制食品”“农家直销”的旗号搞欺诈销售。由于网络购物看不到实物,经常有消费者反映收到的商品与描述迥异,加之生鲜类产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内,消费者难以退货、投诉无门。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在全国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为期超过一年。

“网红”食品经营者正确使用网络做宣传,符合当下消费者喜好,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学习,但只重“忽悠”不重质量,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或者用虚假营销欺骗消费者,那就踩了食品安全的红线,也踩了诚信经营的红线,此举绝不能姑息。


(1)材料中的部分“网红”食品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网红”食品商家应如何开展经营活动。
10 . 2020年2月,上海一家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里宣传其旗下的“某某养护精华液”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并可抵御外部病毒进入呼吸道。但事实上,该产品检测报告标明其成分为艾叶油和姜根油,属于化妆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公司的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②该化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
③该宣传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④只要加强市场监管就能杜绝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