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12 道试题
《山东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规定: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选考科目组成,将每门选考科目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选择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分别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转换到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如果山东省年某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科目的原始成绩
(1)若规定等级为合格,为不合格,需要补考,估计这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合格线的最低原始分是多少;
(2)现随机抽取了该省名参加此次物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原始分,若这些学生的原始分相互独立,记为被抽到的原始分不低于分的学生人数,求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附:当时,
2022-05-31更新 | 132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押题理科数学试题
解答题-问答题 | 较易(0.85)
名校
据悉,我省将从2022年开始进入“”新高考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统一高考;“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从中选一科;“2”指的是: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考生从四科中选两科.为了迎接新高考,某中学调查了高一年级1500名学生的选科倾向,随机抽取了100人,统计选考科目人数如下表:

选考物理

选考历史

总计

男生

40

50

女生

总计

30

(Ⅰ)补全列联表,并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选考物理与性别有关”;
(Ⅱ)从这100人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0人参加座谈会.试问参加座谈会的人中,选考物理的男生和选考历史的女生分别有多少人?
参考公式:,其中
参考数据: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2021年,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将迎来“3+1+2”新高考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统一高考;“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从中选一科;“2”指的是: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考生从四科中选两科.为了迎接新高考,某中学调查了高一年级1500名学生的选科倾向,随机抽取了100人,统计选考科目人数如下表:
选考物理选考历史总计
男生4050
女生
总计30
(1)补全2×2列联表,并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选考物理与性别有关”;
(2)将此样本的频率视为总体的概率,随机调查该校3名学生,设这3人中选考历史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参考公式:,其中
参考数据:
0.100.050.0250.0100.0050.001
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有一名高二学生盼望2020年进入某名牌大学学习,假设该名牌大学有以下条件之一均可录取:①2020年2月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数学奥赛集训队(集训队从2019年10月省数学竞赛一等奖中选拔):②2020年3月自主招生考试通过并且达到2020年6月高考重点分数线,③2020年6月高考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该校录取分数线高于重点线),该学生具备参加省数学竞赛、自主招生和高考的资格且估计自己通过各种考试的概率如下表

数学竞赛一等奖

自主招生通过

高考达重点线

高考达该校分数线

0.5

0.6

0.9

0.7

若该学生数学竞赛获省一等奖,则该学生估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概率是0.2.若进入国家集训队,则提前录取,若未被录取,则再按②、③顺序依次录取:前面已经被录取后,不得参加后面的考试或录取.(注:自主招生考试通过且高考达重点线才能录取)
(Ⅰ)求该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概率;
(Ⅱ)求该学生参加考试的次数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Ⅲ)求该学生被该校录取的概率.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某地区高考实行新方案,规定:语文、数学和英语是考生的必考科目,考生还须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六个科目中选取三个科目作为选考科目.若一名学生从六个科目中选出了三个科目作为选考科目,则称该学生的选考方案确定;否则,称该学生选考方案待确定.例如,学生甲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选考科目,则学生甲的选考方案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为其选考方案.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420名学生选考科目的意向,随机选取3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选考科目人数如下表:
性别选考方案确定情况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男生选考方案确定的有6人663120
选考方案待确定的有8人540121
女生选考方案确定的有10人896331
选考方案待确定的有6人540011
(1)试估计该学校高一年级确定选考生物的学生有多少人?
(2)写出选考方案确定的男生中选择“物理、化学和地理”的人数.(直接写出结果)
(3)从选考方案确定的男生中任选2名,试求出这2名学生选考科目完全相同的概率.
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2021年开始,某省将试行“”的普通高考新模式,即除物理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选科目外,考生再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2门作为选考科目.为了帮助政治学生合理选科,某中学将高一每个学生的六门科目综合成绩按比例均缩放成5分制,绘制成雷达图.甲同学的成绩雷达图如图所示,下面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甲的物理成绩领先年级平均分最多
B.甲有2个科目的成绩低于年级平均分
C.甲的成绩从高到低的前3个科目依次是地理、化学、历史
D.对甲而言,物理、化学、地理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选科结果
解答题-作图题 | 适中(0.65)
某省在2017年启动了“3+3”高考模式.所谓“3+3”高考模式,就是语文、数学、外语(简称语、数、外)为高考必考科目,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简称理、化、生、政、史、地)六门学科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该省某中学2017级高一新生共有990人,学籍号的末四位数从0001到0990.
(1)现从高一学生中抽样调查110名学生的选考情况,问: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较为恰当?(只写出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
(2)据某教育机构统计,学生所选三门学科在将来报考专业时受限制的百分比是不同的.该机构统计了受限百分比较小的十二种选择的百分比值,制作出如下条形图.

设以上条形图中受限百分比的均值为,标准差为.如果一个学生所选三门学科专业受限百分比在区间内,我们称该选择为“恰当选择”.该校李明同学选择了化学,然后从余下五门选考科目中任选两门.问李明的选择为“恰当选择"的概率是多少?(均值,标准差均精确到0.1)
(参考公式和数据:)
近日,一些高校陆续发布了关于在高考数学或者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在其强基计划中破格入围的相关政策,引得学生和老师们纷纷关注,成为高考前的一大热点.为此某中学对在校学生“是否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利用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8名男同学和9名女同学,调查发现,男、女同学中分别有12人和4人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其余同学均不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
(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以下列联表.

性别

是否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

合计

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

不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

男同学

女同学

合计

并依据小概率值的独立性检验,判断性别与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是否有关.
(2)从被调查的女生中随机抽取人,记其中热爱钻研数学压轴题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附:,其中

0.15

0.10

0.025

0.01

2.072

2.706

5.024

6.635

7日内更新 | 4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5月联合测评模拟预测数学试题
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七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
(1)某高校某专业要求选考科目物理,考生若要报考该校该专业,则有多少种选考科目的选择;
(2)甲、乙、丙三名同学都选择了物理、化学、历史组合,各学科成绩达到二级的概率都是0.8,且三人约定如果达到二级不参加第二次考试,达不到二级参加第二次考试,如果设甲、乙、丙参加第二次考试的总次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025年四川省将实行3+1+2的高考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以及专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首先在物理,历史中2选1,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4选2,形成自己的高考选考组合.
(1)若某小组共6名同学根据方案进行随机选科,求恰好选到“物化生”组合的人数的期望;
(2)由于物理和历史两科必须选择1科,某校想了解高一新生选科的需求.随机选取100名高一新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统计数据,写出下列联表中ad的值,并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选科与性别有关”?
选择物理选择历史合计
男生a10
女生30d
合计30
附:.
0.100.050.0250.010.005
2.7063.8415.0246.6357.879
2023-12-18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