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4 道试题
1 . 涡虫是一种较为低等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等为食。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涡虫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在试管中注入晒过的自来水,放入一只涡虫,用塞子封闭管口;
B.将试管口标注为A端,试管末端标注为B端,用铝箔套遮住B端;
C.轻轻晃动试管,让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
D.将试管水平放置在桌上,观察涡虫20分钟,记录涡虫在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属于_______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2)该实验是否为对照实验?_____。如果是对照实验,则实验组为试管________端。
(3)这个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
(4)通过实验,发现涡虫在试管B端停留了较长时间,说明涡虫喜欢的环境是_________
2024-03-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2 . 近段时间正在进行我国的经济普查,你知道这属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中的哪种方法(  )
A.测量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
2024-03-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爱科学生物社团的同学们想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

(1)实验步骤: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____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
③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____(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2)为提高大棚中桑葚的产量,农民一般会在夜间降低大棚温度,主要利用低温抑制____作用,减少____的消耗。
2024-03-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回答
   
(1)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B和C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因素是: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A和B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因素是________
2024-03-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5 . 以下图片中体现的生物特征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B.种子的萌发
C.破壳而出的幼鳄D.蘑菇的生长
2024-03-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荔枝是南方夏季盛产的热带水果,采收后容易发生褐变,影响荔枝品质。果皮褐变指数是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1级果为全红,5级果为全褐。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荔枝保鲜品质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
①选择同一品种、大小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平均分成2组。
②两组荔枝同时冰水预冷,使果温接近贮藏温度;晾干后分别置于常温(28℃)和低温(5℃)条件下。
③每隔6小时观察、统计荔枝果皮的褐变指数。
④每组设三个重复组。
⑤连续记录几天荔枝果皮的褐变指数,并绘图。

(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选择同一品种、大小和成熟度一致的目的是________;步骤[____]可避免偶然性。
(3)用于绘制曲线的褐变指数,应取三个重复组测得数据的________
(4)观察曲线,实验结果________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更快。
(5)实验结论:温度会影响荔枝的保鲜品质,_________
(6)兴趣小组进一步设计以下实验:
分组贮藏温度包装方式
A组常温裸露
B组常温包装
C组低温裸露
D组低温包装
该实验设计可以形成________组对照。如果要比较低温下包装方式对荔枝的影响,应比较______两组的实验结果。
2024-03-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你见过在大雨来临前蚂蚁排队搬运食物的情景吗?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依靠什么进行通讯的呢?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帮助他们加以完善。
(1)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前,有同学认为蚂蚁是依靠动作进行通讯的。这一步骤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
(2)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窝,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③实验前将蚂蚁处于____状态24小时,以增加蚂蚁对食物的敏感度。
④先将蚂蚁放在B岛上,在C岛上放食物,A岛上什么也不放,C、A两岛构成了____组,注意观察蚂蚁的行为。
⑤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B、A岛之间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⑥完成上述步骤后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3)实验结果:
步骤1: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从行为获得的方式来看,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行为。
步骤②:将BC“桥”和BA“桥”对换后,B岛上的蚂蚁会先通过“桥”爬向____岛。
步骤③: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了一些香水后,发现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行动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
(4)实验结论:____
(5)实验后蚂蚁应该怎样处理?____
2024-03-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  )
A.牛B.不断生长的钟乳石C.蚂蚁D.蛇
2024-03-1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所述生命现象与其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B.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0 .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了___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2024-03-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