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1 道试题
1 . 某生物探究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当地现代智能温室(内设置有温室遥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内通过实验尝试对“草莓的含糖量与二氧化碳和温度有关”进行推理。下图中,甲示温室草莓生理过程示意图,乙示测定的温室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丙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分别控制在20℃和30℃时,测得的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推理过程:

(1)草莓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______,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草莓的糖分主要是通过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过程获得的。
(3)图乙中BC段草莓体内的含糖量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对比图丙中的两条曲线,夜晚温度在______℃时,草莓的含糖量会高一点。为延长采摘后草莓的保存时间,请据此实验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 . 据计算,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1吨,释放氧气约0.73吨,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能(  )
A.吸收有机物B.提高环境温度
C.促进水循环D.维持碳-氧平衡
2024-05-31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3 . 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研学旅行基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了番茄。据图1、图2、图3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将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圃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了,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继续发育为幼苗的_____,并通过该结构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
(2)待幼苗长到3-4片叶时需移栽到田地里,移栽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傍晚,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番茄植株的_______作用。
(3)据基地管理员介绍,研学基地的土壤富含硒,生产的“富硒番茄”很受市场欢迎。土壤中的硒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后,通过____运输到番茄的果实中贮存。“富硒番茄”果实(如图1)中有很多种子,说明番茄花的子房中有多个_____
(4)研学旅行的同学以“富硒番茄”为实验材料,探究了番茄种植密度对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的增加,单株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番茄果实采摘后,为了寻找最适宜的保鲜包装方法,研学的同学探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无论使用哪种包装,番茄在储存过程中都有一个呼吸高峰。如果在优先考虑推迟呼吸高峰的基础上,再降低呼吸强度,则选择_______(选填“气调箱”“泡沫箱”或“纸箱”)包装最有利于番茄保鲜。
2024-05-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恩施市土家族自治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广东茂名现在是圣女果的重要产区,种植面积超过三万亩。在茂名种圣女果最大的优势就是气候优势,这里的温度冬季平均温度都在二十度左右,整个冬季圣女果都能正常生长。图甲中A、B、C分别表示圣女果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为圣女果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圣女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在白天能够进行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曲线Ⅰ代表的生理活动是_____,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_____,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
(3)图乙中MN段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填“M”或“N”)点。
(4)图甲中,C表示的生理活动是_____,此生理活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5)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蒸腾作用。
(6)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图丙中的结构[   ]_____进出植物体的。
2024-05-3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广东卷)-生物
5 . 我市涪江桃花岛段水清、草茂、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江中芦苇丛生,既有鲢鱼、鲫鱼、草鱼、蟹、虾、鳖等野生水产品,又有白鹭、野鸭等鸟类栖息繁衍。如图一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2)图一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鹭和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图二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能进行两种生理过程②③,则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生理过程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图三中的________(填字母)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通过图三所示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4-05-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6 . 杉叶蕨藻是一种能长到30厘米长的绿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核单细胞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另外它还可以释放有毒物质,对其他海生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杉叶蕨藻也被称为“杀手藻”。下列有关杉叶蕨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杉叶蕨藻生活在水中,可利用孢子繁殖
B.杉叶蕨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沿着筛管向下运输
C.杉叶蕨藻属于生产者,能够独立生活
D.杉叶蕨藻虽然对其他海水植物有抑制作用,但不能随意将其全部灭绝
2024-05-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大棚种植樱桃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图一中A、B、C表示植物三大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三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樱桃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自盛花初期开始,农民除喷施适量含硼的液体肥料外,同时还应该采取_____等措施。(答出一条措施即可)
(2)图二,a点时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
(3)图三,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用曲线上的字母表示)。
(4)农民在甲、乙、丙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数量相同、生长状况相同的樱桃幼苗,温室条件情况如表(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条件

温度

20℃

20℃

20℃(白天)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①甲、乙对照,可探究_____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乙保持恒温,丙降低夜间温度,发现丙内幼苗比乙内的长势好。结合图一,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_____作用减弱。
2024-05-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
8 . 图中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关系;乙图为该植物体叶肉细胞内①、②两种气体的移动方向模式图;丙图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点对应的横坐标光照强度为0,则此时a点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6可表示该植物的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强度。
(2)若乙图中的①、②两种气体只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按箭头方向移动,不进出细胞,则此时图乙对应图甲中的点_____(填“a”或“b”或“c”或“d”字母),该植物叶片此时除完成图乙模式图中的生理过程外,还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
(3)由丙图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点(填“e”或“f”或“g”或“h”或“i”或“j”字母)。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增多”或“不变”或“减少”)。
2024-05-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9 . 春暖花开,植物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图甲是某植株一昼夜内生理过程的活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Ⅱ表示生理过程,①-⑥表示结构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I主要在图乙的②中进行
B.图甲过程Ⅱ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C.图甲中 a、b点时该植株所含有机物相等
D.当图乙结构⑥关闭时,图甲中过程I   和Ⅱ的作用均增强
2024-05-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联考卷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10 . 草莓的叶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C点呼吸作用为0
C.BD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D.DE段气孔全关闭
2024-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