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写道:“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段话宣扬的是
A.重农抑商B.格物致知C.适者生存D.反抗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世纪90年代,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局势下,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严复在维新理论的宣传上贡献巨大,他翻译了《天演论》,主张
A.“师夷长技以制夷”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020-08-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演论》D.《天下郡国利病书》
2020-08-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位历史名人曾面对时局而有感而发:“亮察事势至此,本为发难时所不料,所最痛心者尤在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平壤告溃之后,东三省已成无险可扼之区,祖宗以此藏尔所胜代帝业有余,而子孙不能以天下之大庇之,如何!如何!!”他最有可能是
A.康熙帝B.严复C.顾维钧D.张学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严复《文钞•原强》:“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败衂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据此,严复的主旨是
A.肯定了师夷长技的成就B.阐释了富国强兵的内容
C.否定了学习器物的价值D.强调了政治变革的必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严复在《原强》中称:“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知识界提出了(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C.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
D.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
7 . 下表是某校高二学生将中国明清以来的民主启蒙思想家作了简要的知识梳理,从表中我们不可以看出
人物籍贯思想主张
黄宗羲浙江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江苏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湖南循天下之公
康有为广东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梁启超广东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福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广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明清民主启蒙思想家主要集中沿海地区,这与沿海地区率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近代启蒙家集中在沿海地区是因为受到了列强的入侵
C.明清启蒙家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
D.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思想为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
2018-12-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五历史试题
8 . 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各项,属于当时梁启超所言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C.“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2018-09-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018-06-09更新 | 9589次组卷 | 1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2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5年浙江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