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严复指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这一观点旨在
A.反对中体西用B.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C.抵制西学东渐D.倡导政治制度变革
2022-05-27更新 | 60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客观地评价西方进化思想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2020-10-27更新 | 107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一中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
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
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
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6 . 严复在《天演论》中举例说,美洲土著民族,浑浑噩噩,几乎灭种;波兰、印度愚昧落后,也已亡国。中国多年来落后挨打,再不改弦易辙,亡国灭种的命运就要轮到头上了。严复提出上述主张的历史背景包括(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②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提出③八国联军侵④三民主义成为社会思潮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主要是因为
A.进化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8 . 阅读下列材料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欧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人的理性体现。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袁是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从上表中提取三个时期的任意词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词汇和论题,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B.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2017-09-27更新 | 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