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2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该奏折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19世纪70年代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逐渐转向制度层面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2013-11-12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01文综历史试卷
3 .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4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5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继承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2013-01-22更新 | 8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