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严复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材料   严复《天演论》出版之后几年,便风行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陈炯明不是号竞存吗?我有两个同学叫孙竟存,一个叫杨天择。我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当时所参与的那场政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2021-04-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2 .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1843年正式出版后少有人问津,甚至有守旧官吏主张将其付之一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产生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海国图志》只学习西方器物
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天演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D.清政府放松舆论管制

3 .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