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3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四元玉鉴》《张邱建算经》,若从上述5部书籍中任意抽取2部,则抽到《周髀算经》的概率为(       
A.B.C.D.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2023年“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系列活动在厦门举办,包含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作品展览,书画笔会,中秋文艺晚会等内容.假如在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作品展览中,某区域有3幅不同的美术作品、3幅不同的书法作品,若从这6幅作品中随机挑选2幅作品挂在同一面墙上,则选出的2幅作品为1幅美术作品和1幅书法作品的概率为(       
A.B.C.D.
2024-04-08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猜题卷(四)
3 . 南丁格尔玫瑰图是由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设计的,图中每个扇形圆心角都是相等的,半径长短表示数量大小.某机构统计了近几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单位:亿人次),并绘制成南丁格尔玫瑰图(如图所示),根据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逐年增加量2022年最多
C.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的逐年增加量逐年递增
D.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超过2015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的10倍
2024-03-21更新 | 43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4 .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在不大于10的素数中,选两个不同的数,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A.B.C.D.
2024-01-2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
5 . 南丁格尔玫瑰图是由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设计的,图中每个扇形圆心角都是相等的,半径长短表示数量大小.某机构统计了近几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单位:亿人次),并绘制成南丁格尔玫瑰图(如图所示),根据此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逐年增加
B.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逐年增加量2018年最多
C.2015年至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的逐年增加量逐年递增
D.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超过2015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的10倍
2024-01-17更新 | 178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
6 . 欧阳修《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设铜钱是直径为的圆,中间有边长为的正方形孔,若你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       
A.B.C.D.
7 . 《易经》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如图,这是易经八卦图(含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表示一根阳线,称为阳爻,表示一根阴线,称为阴爻),从八卦中任取一卦,则卦中阳爻比阴爻多的概率为(       
A.B.C.D.
2023-12-07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均安中学、龙江中学等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题
8 . 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而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秦九韶的集大成之作,《数书九章》一书所承载的数学成就非同一般.可以说,但凡是实际生活中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地方,《数书九章》一书皆有所涉及,例如“验米夹谷”问题:今有谷3318石,抽样取谷一把,数得168粒内有秕谷22粒,则粮仓内的秕谷约为(       
A.321石B.166石C.434石D.623石
2023-07-25更新 | 507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数学试卷
9 .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这是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某商家为迎接端午节,计划将粽子以“粽情粽意”礼盒形式进行销售,现利用分层随机抽样从72个蛋糕肉粽、18个碱水粽、36个豆沙粽、54个莲子粽中随机抽取10个粽子放入一个礼盒中作为展开进行试销售,则该礼盒中莲子粽的个数为(     
A.2B.1C.4D.3
10 . 数列1,1,2,3,5,8,13,.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据未来某教育专家(这里省略271字人物简介)考证,中国古代很早就一边养兔子吃兔子,一边研究“兔子数列”,比斐波那契早得多,只是因为中国古代不重视自然科学,再加上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没有得到广大非洲朋友的认可和支持,才让欧洲人捡了便宜.“兔子数列”的构造特征是:前两项均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之和,某人设计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当输入正整数时,输出结果恰好为“兔子数列”的第n项,则图中空白处应填入(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