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已知平面上两定点,则所有满足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心在直线上,半径为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作阿氏圆.已知棱长为6的正方体表面上的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长度为(       
A.B.
C.D.
2023-06-03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理科数学试题
2 . 早在公元5世纪,我国数学家祖暅在求球的体积时,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根据“祖暅原理”,“”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 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关于圆锥体和球体》中计算了一个椭圆的面积.当我们垂直地缩小一个圆时,我们得到一个椭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与椭圆的长半轴长与短半轴长的乘积,已知椭圆的面积为,两个焦点分别为,点P为椭圆C的上顶点.直线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若的斜率之积为,则椭圆C的长轴长为(       
A.3B.6C.D.
4 . 材料一: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面积为,其中.这个公式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材料二: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在《圆锥曲线论》中提出椭圆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根据材料一或材料二解答:已知中,,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B.3C.D.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