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课内阅读。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果然 突然 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ー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 突然 忽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厚墩墩 ______________
嘻嘻笑 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描写小杨树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写成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找出两句“作者盼望下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理解。

看不见的爱(节选)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对不起!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②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漫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我”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孩子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说明了时间___________,但小男孩_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母亲说:“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话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A.不可以,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6.发挥想象,故事中的男孩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是写______(江)大潮的,描写了______的景象。
2.文中的浪淘沙这首诗是______(时代)______(作者)写的。这首诗和这篇课文都描写了_________
3.这段文中与“八月涛声吼地来”描写内容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与诗句“头高数丈触山回”描写景象相似的一句用“____”画出来,并结合画出的语句翻译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我是阅读小能手。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uí chuí )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yíng yín )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绿(lǜ lù)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湖的四周有__________,接着写树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写湖上有__________。 
4.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
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的景色。
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
C.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一句形象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2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的字选正确读音下面画“√”。
2.找出在文中划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①“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②“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下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我还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当然,我没有得到那五块钱。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1.“我”是如何给小沙剃头的?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像个(            ),剪刀所到之处,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        );最后,“我”左修右修,可惜(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        ),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          )。
2.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剪完头发后,为什么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为什么之后姑父“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理解。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层,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 这里有一只罐子 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 一只陶罐 其他的人也都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陶罐和它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

1.与短文第一句话相关的词语有(  )(可多选)
A.光阴似水B.摇摇欲坠
C.沧海桑田D.天翻地覆
2.给没有标点的部分加标点
3.“一个世纪”是___,“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课内阅读。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颗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樟树不招虫的原因是(  )。
A.樟树的木质太硬,虫子吃不动
B.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喜欢
C.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怕
2.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这种写法属于(  )。
A.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人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

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

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画线字注音。
子(       )       动(       )       (       )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