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理解。

失败是个未知数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争不到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

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本文在论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比喻,如以“_______”来比喻人生受挫折;以“岔道”“分出两条路”来比喻___________
2.文章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达作用是(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B.照应结尾,揭示主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3.文章列举了什么事例?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
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理解。

__________

“汤姆·索亚,6月17日大约半夜时分,你在什么地方?”

看见印江·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听众们屏息敛气静听,可是话还是没有说出来。然而,过了几分钟,这孩子恢复了一点气动,勉强提高了声音,但仍旧只有部分人能听清楚他的话:“在坟地!”

“请你稍微大声。别害怕。你是在……”“在坟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嘲弄的微笑。“你是在霍斯·威廉斯的坟墓附近的什么地方吗?”

“是的,先生。”

“大点声——再稍微大点声。距离有多远?”

“就像我离您这么远。”

“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是藏起来了。”

“什么地方?”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印江·乔埃吃了一惊,别人几乎没有察觉到。

“还有别人吗?”“有,先生。我是和……”

“别忙——等一下。你不要提及你同伴的名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传问他的。你到那里去,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着,不知所措。

“说出来吧,孩子你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

“就带了一只————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我们会把那只死猫的残骸拿来给大家看的。现在,孩子,你把当时发生的事说出来,照实说,什么也别漏掉,别害怕。”

汤姆开始说了,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没过多久,除了他在说话外别无其他声音,每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人们张着嘴,屏住呼吸,兴致盎然地听他讲述着这个传奇般的经历,一点都没注意到时间,都被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吸引住了。

说到后来,汤姆觉得好像有神的力量相助,他似乎有了无畏的勇气,于是他接着说:“……医生一挥那木牌,莫夫·波特就应声倒在地上,我亲眼看到的,他当时是昏过去了。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

“哗啦!”那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乔埃逃跑了!

1.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中画横线的语句把______比作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3.“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指的是(     
A.重返山洞,寻找宝藏。
B.在山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C.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D.到墓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4.文章对汤姆的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汤姆先是感到___________,然后终于开始说了,起初_________,接着越说越____________,最后一吐为快,指出坟场杀人案的凶手就是____________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做出合理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3 . 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总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写出了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画“﹏﹏﹏”的部分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7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课外阅读。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______。仿写词语(AABC式):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_________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 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______________
2022-12-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课外阅读。

夏天(节选)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苍蝇、蚊子、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子赔光。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您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过分地讴歌夏天,好像有点儿不近人情。反过来,诅咒夏天,也是没有用的。夏是一年一回来到,不因为我们欢喜而放长,也不因为我们厌恶而缩短,怕也没有用,逃也逃不掉。那么,还是充分地利用夏天,享受夏天,对付夏天吧!

夏天教我们成长,教我们率真、亲近自然,教我们克服艰难和考验。

1.用“﹏﹏﹏”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第一自然段中提到了几种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短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来。
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