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大一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久已达成的共识。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始皇建制开统一】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记载: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看,秦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大融合质的升华。……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全国统一和消除各地区差别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收天下兵器”。第二、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第三、实行“车同轨”。第四、统一度量衡、货币。第五、实行“书同文字”。以上措施无疑对于全国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导致了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征的六国糅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根据材料指出,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看,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归纳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全国统一?(任举两项);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探究二【汉武变制固一统】


《汉书·主父偃列传》中主父偃说(劝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建立侯国)。”于是上从其计。


(2)以上图表反映了西汉初年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为此,根据材料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探究三【三国建政趋统一】

魏蜀吴三国经济各具特色,都有发展。局部的统一、使老百姓不用担心如东汉末年那般“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了。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局部统一的趋势彰显无遗。根据以上形势图与文字材料,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并说明理由。
(4)综上,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条件是什么?
2023-12-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政治前提。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现富国强兵。秦朝完成统一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开创了一整套影响后世的制度。秦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使秦国富国强兵的变法。说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几乎只在豪族内部进行。隋朝统一后,为了削弱豪族中的异己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创造出科举制。初唐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政府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参加科举。宋代科举制获得充分发展,考试报名不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以下是由科举选拔而担任官职者的出身情况:

公卿贵族中等家庭平民家庭
晚唐时期76.4%14.3%9.3%
宋代13%28.6%58.4%

——摘编自董雁伟《社会流动论争与“富民社会”视域下的科举制》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科举制创立前后在人才选拔范围方面的变化。分析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元朝疆域超越前朝,《元史》记载:“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基本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统治采取“各随本俗、因俗而治”的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而深入的融合。清朝既学习中原文化,也灵活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开疆拓土,稳定边疆,拓展了“大中国”的气象。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3 . 【明确趋势】
统一、交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材料二   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五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文字异形”“币制的混乱状况”,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来统一思想?
(5)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其中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2024-03-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建筑艺术体现着人们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艺。

材料一


   
                      图1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
      
A金字塔                                                                 B古巴比伦城遗址                                               C释迦牟尼佛像

(1)请将以上建筑卡片与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中的古代文明一一对应。
A:_____B:_____C:_____

材料二(胡夫) 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 占地面积52906 平方米的金塔,由大约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巨石重达2.5吨左右。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砌工之精确,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估计,这项浩大的工程以10万人为一大群,采取轮换制劳动,每一大群人劳动3个月,花费整整30年的时间才建造而成。

——摘编自周明博编著:《全球通史 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2)依据材料二, 概括胡夫金字塔的特点。

材料三罗马大竞技场,也称斗兽场,公元80年落成。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中央为表演区,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越穷的人坐得越高,全部是站席。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表演的地方,参加的奴隶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奴隶与奴隶之间的搏斗,供人们娱乐。



                       罗马大竞技场
(3)说说材料三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哪些现象?

材料四《史记·蒙恬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以固疆域)。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

材料五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 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 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5)依据材料五, 说说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原因。
2023-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的统一和暴政.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的混乱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秦朝统一后相关史书对秦朝社会的记载: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不足衣服。

——《汉书》

力役三十倍于古。

——《汉书》

五人盗,臧(偷)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脚趾),有黥(在脸上刺字)以为城旦(修城墙的人)。

——《秦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了解决“战斗不休”的隐患,分别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作用以及统一度量衡的原因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统一后的暴政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4)秦的统一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3-1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秦朝修建这一巨大工程的目的是(     
A.便利交通B.扩大疆域C.军事防御D.划定国界
2023-1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南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建议。
2024-03-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主要反映了秦始皇(       
A.统一六国的过程B.统一六国的意义
C.巩固统一的措施D.对人民实施暴政
2023-04-0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国宝守护人黄磊介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商鞅方升据方升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明了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A.统一货币B.统一度量衡C.统一文字D.统一思想
2023-1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史料①:西周克罍(léi)

       

史料②:《水经注》

史料③:北京大葆台西汉墓

克罍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分封克为燕地诸侯的史事,为了解周代早期燕国的历史提供了材料《水经注卷十三》中关于燕地的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阳郡。”郡内设蓟、渔阳、涿、良乡、军都、居庸等县汉初,燕国辖地达6郡、87县。景帝时燕国被削去5个边郡,武帝时燕王刘旦 (汉武帝第三子),到了燕王(广阳王) 刘建(汉武帝之孙)时
体现了A          制度体现了B          制度体现了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度

材料二   2002年,我国湖南里耶古城(属秦代洞庭郡)出土了大量秦朝简牍

                              

里耶秦简

(A)秦代洞庭郡原属楚国故地。在此出土的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当地官署的文书档案,所用文字为秦字《秦隶书)
(B)秦简记载的土地类型有“垦田”“桑田”“槎(zhù) 田(农田耕作方式)”等
(C)秦简中的九九乘法口诀最短需要38项 (项:运算步骤)古玛雅需要190项,古巴比伦则需要1770项
(D) 秦简记载,秦朝大兴土木,设立名目繁多的刑罚,以至于刑徒不堪忍受而逃亡

(1)将材料一表格A、B处填写完整。材料一所示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序号)
(2)阅读材料一,说出从西汉初年到广阳王刘建在位期间燕王封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参照表格的范例A,从材料二B、C、D三段描述中任选其二
材料推论
A秦朝在楚国故地使用秦字来书写官方文书,可推论:秦朝在楚国故地推行秦字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