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民族史网等

材料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废除六国原有货币体系,重新铸造“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这样,国家真正拥有了统一的货币铸造权、发行权以及流通管理权。这一举措解决了交易中货币换算困难的问题,有效减少商品交易的成本,促进商品的交换。秦半两的方孔圆钱也一直流传,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货币形制。

——摘编自贾天浩《探究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1到图2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统一的货币名称,概括秦统一货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2023-08-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安溪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安徽·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从郡县制向行省制演变
B.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
2022-05-29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万友”名校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各项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西周和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指出从西周到秦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   唐朝在中央设立政事堂,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宰相在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宰相设置的特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用明清时期的一项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对于宋朝来说,榷场贸易更重要的考量是减少边境的威胁。天圣四年七月,就有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不是独利的贸易,而是要南北往来。宋朝向金输出香药、茶叶、棉花、犀角、象牙、书籍、外洋舶货。金朝出口北珠、毛皮、人参、银等。作为两国的贸易窗口,即便是在交战时期,双方的主要榷场仍没有关闭。两国之间的交流脉络得到了延续。

——摘编自《宋代边境线上的“榷场”贸易》


(3)依据材料三,分析宋代榷场的作用。

材料四   朱元璋称颂孔子为“万世帝王之师”,说“四书五经如五谷,家家不可缺”,规定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朱元璋命人删去《孟子》中不合己意者85条,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编成《孟子节文》,作为诸生学习的根据,删去的部分不准学习。

——摘编自安震《千秋兴亡:明》


(4)依据材料四,分析朱元璋推崇儒学和删减《孟子》的做法是否矛盾并解释理由。
2021-06-01更新 | 4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
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回答问题


   
(1)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规模的争霸战争?“诸子百家”中提出反对战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试举一例。
(2)从三幅图的演变能够看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最典型的趋势是什么?结合图3及学过的知识,你认为秦国能够迅速灭掉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称量物品,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

——司马迁《史记》


(3)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这些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2023-10-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指出为加强中央集权,其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并分别简析其影响。
2023-09-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凌霄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如图所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反映了秦在哪些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3-10-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各方面都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文字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它的意义.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材料三   自殷代以来,文字在逐渐完密的同时,也在逐渐普及……中国幅员辽阔,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秦始皇的“书同文”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郭沫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书同文”是指什么?概括“书同文”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2023-02-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朝代进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   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


历史更替:

材料二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历史趋势: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历史思考:
(1)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秦朝建立后,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4)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帝、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图3反映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材料中“这个词”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该局面所呈现的特征。
(3)请你选择一位战国时期某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其制作个人名片。
学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主张:
2023-10-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