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以下是某同学在《梦回秦朝》一书中看到的三段材料,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否则划“错误”。

材料一   咸阳人李良出生在公元前249年,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请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良3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平息了,旅途方便多了。

材料三   40岁那年李良和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到大译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接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于是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1)李良20岁时中国处于春秋时期。
(2)灭六国,结束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局面的是秦始皇。
(3)李良30岁时,路上使用的货币是五铢钱。
(4)材料二中,如果李良想要写一封家书,他使用的字体是小篆。
(5)材料三体现了秦朝法律严苛。
(6)由上述材料可知,秦朝短命速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2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君王不懈的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古风》李白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过秦论》贾谊


(1)写出这位“秦王”的姓名。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3)“秦王扫六合”后,为了加强统治,首创了材料二图一所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图例中的A、B处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
(4)材料二中图二、图三的两项措施分别是什么?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至少写出两点)
(5)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这位秦王。
3 . 变革·借鉴·发展。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于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1)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有何关联?

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4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规定全国通用的文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秦始皇使用圆形方孔钱,汉武帝统一铸造什么货币呢?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4)三国鼎立局面是在哪一年确立的?根据材料四说出图中B处是哪个国家?
2020-03-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耒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辨析人物。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残暴昏君”,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观点。(请从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作答)
6 . 《三字经》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A.①汉业建 ②号三国 ③嬴秦氏B.①号三国 ②汉业建 ③嬴秦氏
C.①嬴秦氏 ②号三国 ③汉业建D.①嬴秦氏 ②汉业建 ③号三国
7 . 思想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材料一

政治主张

政治实践

影响

儒家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道家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出现“文景之治”

法家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商鞅变法

B

(1)①在表格A、B两处填写适当内容。
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认为,疾病就像困扰人类的其它罪恶一样,是人类堕落的结果,因此也是罪的结果。教会要求在医生开始治疗之前,首先由教士进行精神的治疗。14-16世些医生重新翻译古希腊罗马原著,在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古代权威发出了挑战。医学更加重视人体的构造,人体解剖学产生,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高建红《12-16世纪西欧的医生一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2)根据材料,说明14-16世纪欧洲人对疾病治疗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 中世纪,英国国王与封建贵族围绕征税权展开斗争,达成的共识是:国王征税须经纳税人同意;后来演化为对于征税的数额、种类、征收时限乃至用途等,国王须同议会协商,达成一致。后来的斯图亚特王朝强化王权,欲从议会手中夺取征税权,遭到议会和市民的强烈反对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议会逐步控制了国家财政权。

——摘编自孙伯龙《包税制向税收法治的演进及当代启示》


(3)阅读材料,概括中世纪英国就税收制度达成的“共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共识”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建立于1864年,马克思是实际上的领袖。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英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力日益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争取议会改革,争取普选权(此时英国选举权有财产限制,有选举权的人不到居民的二十分的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于1867年通过议会改革法案,成年男子中有三分之一得到选举权,其中包括大量的工人阶选民,在英国民主化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阎海云《略论英国议会的改革及其意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如何获得政治权益。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1)对比秦朝与西汉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图一 秦朝形势图                                                                                                       图二西汉形势图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材料中的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实现“整体的汉化”的?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3)请你根据下列人物的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2020-02-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请问: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3)从图片二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立了什么官职?而在图片一中,哪位官员是负责监察百官的?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


(4)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的?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主持变法得到了谁的帮助?

材料二:见下图:



(2)图一中的人物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是谁?
(3)写出图二中“丞相”分管的职能,它反映出当时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4)图三和图四中反映的是什么措施?
2020-02-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