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3 道试题
1 . 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阅读目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1)第二章上古三代中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据此,请你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研究方法。
(2)结合所学,在目录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
(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请写出作者要强调的秦朝创立的主要制度。
(4)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说说这本中国古代史只写到1840年前的原因。(请按层次作答)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2 .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白话文版)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从百年党史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不重蹈覆辙,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的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时期,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科目或不同级别的考试,再由主管机关根据个人考试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委以不同官职……大批士人可以“学而优则仕”……在原则上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才标准,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内容、标准、程序、步骤,使考试制度化,这有利于评分标准化与客观化。

——摘编自宋中选《从唐代科举看其政治功能》

(1)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是______(地名);秦国于公元前______年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图B王朝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______制度”;公元前27年,______ (人物)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出现了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共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部编《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秦朝__________(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成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机构)管理;明朝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权。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在政治制度领域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宋太祖为解决问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所学,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2)依据所学,写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为政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完善表格内容。(答出四项即可)
政治(行政机构)思想
中央地方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以下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略)颁布接受董仲舒建议
设中书省设行中书省(并加强对等边疆地区的管辖)沿用科举制
废丞相,由分理朝政设行省实行
增设省、府、县、将军辖区等,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大兴
(2)由上表内容分析,从行政管理和思想领域总结历史发展趋势。
2024-06-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A中秦统一六国以后,推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在越族地区建立了桂林、南海等郡,加强了对南部边疆的统治;图B中元朝在西南地区设置了________(机构名称),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________(朝代)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建立了城邦国家,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材料二:清朝统一边疆各部族和地方政权,使其接受清王朝的管辖,纳入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之中。清代新疆军府制度在组织结构上以伊犁将军和各级军政大臣直接统辖全疆民政、军事管理系统,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统筹治理。清朝统一新疆后,采取了鼓励内地商贾出关贸易的政策,并勘定了内地入新疆的道路干线……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几代后,清朝对达赖、班禅的敕封制度成熟,对西藏的统治更加稳固。由于经济落后,西藏贸易长期都是易货贸易,商品交换形式表现为以物易物,没有货币流通。1793年,经清朝中央政府批准,西藏正式设立铸币厂,铸造出统一的“乾隆宝藏”银币,在西藏流通使用。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巩固边疆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智慧的认识。
2024-06-1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材料二   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三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1)材料一的“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汉武帝为削弱地方诸侯实力,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材料二中的“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是指什么事情?综合这几个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3)面对当前风高浪急的台海局势,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所采取的“独特模式”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06-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中西方的文明成就折射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请举出图1、图2中两位科学家的著作各一例,依据材料比较他们研究方式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封建制度在我国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西欧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西封建社会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具有不同的政治上层建筑……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中国是官僚制;……西方直接利用宗教控制人民的思想,中国则是形成了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文化。

——温铁军《什么是“封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中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上层建筑,并结合相关史实对画线部分加以说明。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3)依据材料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来源,结合材料归纳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

材料四: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即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

———李田、黄安民《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特点。

材料五:如果说1971年中国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个更加改革开放、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必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政治、经济上两次融入世界的标志性事件,并举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国际合作注入动力的典型事例。
(6)通过梳理中西方文明对比和交流的历史,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4-06-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先秦)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后,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秦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创立的中央政权机构和地方行政模式,影响深远。

材料二: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一位大臣对汉武帝说:“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方的一个朝代,统一全国,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1684年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粉碎西北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巩固了西北边疆;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发生的变化。秦朝创立的“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材料中的“一位大臣”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南方的一个朝代”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清朝“粉碎西北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的具体事例一例。
(4)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2024-06-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前第三次综合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