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3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西周的什么行政制度?“帝制”具体指“秦皇”开创的哪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在军事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下,元朝是如何“节制”东南边疆地区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2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3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明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御,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图一所示制度是谁创立的?这个制度与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不同?
(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这一制度在哪一朝代被废除?
(3)材料三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
2024-06-0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虎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4 . 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上, 秦朝实行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汉武帝时期颁布了,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归纳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三   为开展“我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某同学整理了如下资料

朝代医学成就
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由朝廷颁行

(3)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处内容补充完整。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5 . 从古至今,“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也成为标识中国的一个价值标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中国农业区的统一是由汉族完成的,但中国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由牧业民族完成的,牧业民族的三次南下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更大的贡献。第一次南下可以追朔到东汉后期,魏晋时都未停止,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

——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

(3)材料三说“第一次南下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说明。

材料四

   

               达赖金印

此为雍正二年清世宗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说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根据以上四则史料,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古代中国能够缔造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6-0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消除边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白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这一制度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并指出汉朝促使“儒学为正宗”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隋唐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从古至今,“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也成为中国的一个价值标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农业区的统一是由汉族完成的,但中国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由牧业民族完成的,牧业民族的三次南下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更大的贡献。第一次南下可以追朔到东汉后期,魏晋时都未停止,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

——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

材料四

达赖金印

此为雍正二年清世宗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说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三说“第一次南下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说明。
(4)根据以上四则史料,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古代中国能够缔造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6-04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想统一】

【民族交融】

材料三 北魏时期,鲜卑族在内的北方民族迁到中原推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 。   

——中国古代史

【管理创新】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治理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边疆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反映的改革名称是什么?   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4)结合材料四写出清朝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管辖的机构。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民族发展】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版图奠定】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出我国古代推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概括两个制度的共同作用。
(2)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答出两点)
(3)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什么机构?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指秦朝实行的哪种制度?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3)依据材料三回答,元朝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区划制度?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四:某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云月初三日,……亲率战船400余艘、将士25000余名……初十日,荷兰人四顾无援,遂降。……致信荷兰长官,指出如将其交还中国,可允许荷兰人携带财物离开。”

(4)材料四中,该史书记载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五: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5)依据材料五,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2024-06-04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