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
2024-0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材料三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秦始皇”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名称,并且指出图二长城起止点A、B的地名。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主父偃之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设计一个学习主题。
2024-01-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漳州台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周政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周初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封藩建卫……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亲属或臣服的旧邦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和俘虏,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西周实行的制度及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秦朝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简述这一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3)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三所示均属于哪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秦始皇这两项措施对巩固统一的作用。
2024-01-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图二所示。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材料三   汉武帝凭借前期所积累的财富与汉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再加上本人雄材大略的特征与在位五十四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主要是水利),把道家思想的无为政治,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多欲政治。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

——历史学家范文澜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采取这种政治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中图二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在政治上创立的制度是?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在军事上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4)面对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哪项政策?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1-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稳定的重要措施。

材料一   秦始皇很注意搞三权分立。秦代的中央政府就是三权分立的,秦始皇设立三公,分别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牵制。

——摘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在他治下,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达到鼎盛。疆域和势力范围,东临韩国,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

——摘自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七卷:汉武的帝国》

材料三   我们用盖房子来打比方,如果说秦始皇是浇筑起了房屋的骨架,奠定了专制制度的基础,那么汉武帝则抓意识形态建设,用儒家思想对房屋进行了装修:一装修,就好看多了。

——摘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三公分别指什么官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秦始皇实行的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三所说的汉武帝“用儒家思想对房屋进行装修”指的是哪一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说说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朝初期社会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板东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下列史料均出自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3、(始皇)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4、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具体是如何实行的?实行这些措施对秦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024-01-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王立群《读史记》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
(2)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联盟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

——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1)指出秦朝建立的时间。
(2)你同意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1-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片区十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