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姓封国。

材料二   秦朝统一后,光有中央政府机构而无地方行政机构,仍然形不成强大的封建统治网络。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以下设县,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1)材料一描述的是西周哪种制度的形成过程?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秦朝哪个制度?对秦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后世中国行政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2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繁荣】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材料三   “汉兴……民失作业(失去土地),而大饥馑(忍饥挨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人吃人),死者过半。”经过数十年发展,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治世局面。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制度创新】

材料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六


材料七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对外交流】

材料八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骆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文化璀璨】

材料九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形成了各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民族交融】

材料十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1)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两个原始居民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受什么因素影响?(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汉初的经济状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经过汉初的发展,材料中的“治世局面”指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这些措施带来的什么影响?
(5)材料五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6)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请从高到低分别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等级。
(7)根据材料七,指出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并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影响。
(8)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对开通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为加强对这条“通道”的管理,西汉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条“通道”的作用。
(9)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怎么的历史地位?
(10)根据材料十,概括秦汉时期民族交融的特征及方式。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
3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结构图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繁荣国家的历史任务。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2)写出材料二中空缺①处的官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3)指出材料三中的“偃”是谁,汉武帝听从“偃”的建议采取的削弱地方对中央威胁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对经济控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盐铁所采取的措施。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1-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所发生的事犹如繁星点点,所孕育出的文明更是浩瀚无穷、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的也很多很多。某校史智社成员制作了以下学习任务清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归类梳理】
(1)请将以下各项按类别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只填序号)
①秦始皇 ②祖冲之 ③华佗 ④孔子 ⑤汉武帝 ⑥张仲景 ⑦老子 ⑧蔡伦
政治人物思想大家科技功臣

任务二:【抽象思维】

(2)将A处应填的内容填写完整。
任务三:【质疑善问】
(3)历史的真相总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若隐若现,我们不时地发出感叹,也不免产生不少的疑惑,请就所学历史中产生的疑惑写下来。(至少两个)
任务四:【情感升华】
(4)有句话说得好:“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可见山西历史的厚重。请叙述所学历史中的一段出自山西或与山西有密切关系的一段历史或一个典故(要求:史实准确清楚,并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2024-01-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徵和辽阔的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将辽阔的疆域组成大一统的整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3)读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始皇做出评价。(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畅、字迹清晰,150字左右)
2024-01-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树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   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于何时完成统一大业?
(2)材料二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请说出图二中的统一措施。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而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制度创新,巩固统一】

材料三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3)结合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4)综上所述,你认为从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8 . 在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下,国家能够较好地维持稳定和安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法令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最大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位“新皇帝”“将广阔国土划分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名称,并概括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简述表格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统一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1-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金桂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日照市某中学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正在开展“透过千年历史,追寻秦朝足迹”活动,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百川归海势所趋

左图为收藏于陕西咸阳博物馆的秦朝铜权底部铭文,上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该诏令用哪一字体书写,并分析该铭文内容指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二     多措并举固统一

(2)上图为秦朝形势图,请从图中找出关于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三条),并就上图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建立的认识。
任务三   昙花一现终有时

秦朝的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3)写出下列史料分别反映的史实,并简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2024-01-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