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 道试题
1 .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有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略论西汉太学》


(1)图1的政治建制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图2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采取了什么举措?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为实现经济大一统采取的共同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该措施在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分封诸侯只能是权宜之计,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势在必行……封建制式邦国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必须死在沙滩上。只不过,最好是安乐死。于是,汉武帝给了温柔一刀。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出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为“维持统一”在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温柔一刀”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024-01-1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研究绕不开历朝制度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侯一方而臣服于周,接受周王赐予的封号,一方而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周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系统化、完善化”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2024-01-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这一制度下,所有的诸侯都是一个区域世袭的统治者兼土地主人,他们对周天子有朝觐、纳贡与出兵助征的义务……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的袭扰。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诸侯国之中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楚、秦、晋开始称霸,国家政令取决于称霸的诸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后颁布敕令,全国的法律、铸币、度量衡、书写字体甚至还有车轴的长度都必须相同,以实现统一。

——【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制度”的名称并概括诸侯的义务。
(2)根据材料二、简述周平王“东迁于洛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楚、秦、晋始大”现象的客观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理地方的制度”的作用。
2024-01-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潭县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百家图(部分)



(1)分别指出诸子百家中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巩固统治提供理论基础的学派。

材料二   秦、汉的制度创新



(2)观察图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观察图二、指出汉朝诸侯国变化的原因。
(3)创新促进发展。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
2024-01-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师大协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一)历史试题
6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摘编自《三字经》

材料三: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这种传位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更替首领位置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描述的是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的“新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由材料分析这位皇帝是怎样治理广阔的国土的?这种方式和材料三描述的制度有何显著的区别?
2024-01-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四   战国时期诸侯国封建割据,混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材料五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六   秦始皇统一的部分措施图



(1)比较材料一、二、说一说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出西周采取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政治作用。
(3)材料四中所指的秦统一六国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统治制度?实行这一地方制度意义是什么?
(5)结合材料六,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制度并沿用后世?
(6)材料中所有政治制度实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4-01-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材料一中的“三公”具体指什么?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3)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四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5)秦始皇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2024-01-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9 . 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从而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种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什么?

【控制命脉】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实行“盐、铁的专利”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读图悟史】

材料三:如下图



(3)依据上述图片所起到的作用,拟定一个标题。

【盛世特征】

材料四

西汉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大概念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追求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铜权和铜量
第一招是“修驰道”,修建全国“高速公路网”。
第二招是“去险阻”,拆毁六国修建的城郭要塞。
第三招是“决川防”,决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堤防。
……

文字:《秦并天下》

材料三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秦朝时期这一制度是如何布局的?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秦维护统一的哪一项措施?材料二“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何积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皇帝这么做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古代是如何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1-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