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 道试题
1 . 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国家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言论针对历史上的哪一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上之无上成绩。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


(2)材料二中“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何影响?

材料三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直接管辖西域的专门官职和机构。

——《河西走廊》


(3)写出材料三中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4)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意义?
2024-02-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华夷一统”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3 . 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材料二:古代中国户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公元纪年户数(户)口数(人)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9205300
蜀炎兴元年公元2632894
魏景元四年66440
吴天纪四年53230

材料三:东晋以后“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良田数十万顷,地沃民富,成为南朝政权之支柱。”



                    西晋末年人口迁徙路线图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
(2)指出表格中全国户口数量的变化?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图1图片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主流方向?并结合图右边文字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偃说(shui)上(汉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刚刚建立),加四夷侵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治理国家没有可遵循的法度)。”(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我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摘编自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提示:从两种制度官员任命方式找区别)
(2)材料三反映了“偃”的哪一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从其计”的目的。
(3)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实施一系列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4-02-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制度建设自古以来都是历史性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政策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赢政在灭掉东方六国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为巩固统一和统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基本格局。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中“全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它在地方上表现为什么制度?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2)材料中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担任。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皇帝独揽大权。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使皇帝独揽大权?

材料四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4)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五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5)根据材料五,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材料六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摘自中国历史教科书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7)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相应政策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4-02-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历史上一直将“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秦始皇像                                             图B 汉武帝像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花样百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国营贸易事业的经营……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图A人物带领秦国先后攻灭六国,于公元前______年建立了秦朝,他首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地方行政制度);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______(地名),图B人物在位时采纳______(人名)的“推恩”建议,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图所示的是秦朝在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请写出它的名称。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不同态度。并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家的这一态度对儒学的影响。
2024-02-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旬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在秦朝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朝代,无一例外地都实行这样的政治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那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材料三   下面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表)的数据


材料四   汉代画像石中著名的读书图



                  汉代讲经图                                 孔子拜老子图                                             儒生捧简阅读图
(1)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材料中作者认为这一制度的作用怎样?
(2)材料描述了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社会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了什么政策?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又称之为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材料中封国问题,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汉代画像石(砖)读书图反映出的社会主流思想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主流思想形成的原因。
2024-02-0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四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疆(强)弱之行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
(3)材料三的“秦王”在“扫六合”之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材料四中的“上”在“从其计”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对比材料三、四,统治者有何共同目的?
2024-02-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9 .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

秦朝

汉朝

思想

焚书坑儒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军事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3)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2024-02-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10 .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
(2)请说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分别说出一个导致国家兴和亡的皇帝的名称。
2024-02-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