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盆栽的天竺葵为实验材料,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首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部分遮光.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方法如图A所示,图B为叶片结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______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
(2)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天竺葵的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3~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结果如图:②处不变蓝,①处变蓝.②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______
(3)由①和②对照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4)叶片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图B中的[   ]______
(5)图中的③表示 ______,其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2022-10-3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3.3&3.4&3.5 绿色植物的作用和功能(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2 .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业检验。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___作用。
(3)AB是对叶片的脱色处理,正确的是___________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022-10-29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3.3&3.4&3.5 绿色植物的作用和功能(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3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外界环境有哪些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6组如下图所示装置,编号1~6,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NaHCO3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6等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6装置中。
③将6组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6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20cm处照射。
④2小时后停止照射,分组读取量筒中收集到气体体积数据并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

组号

白炽灯距离(cm)

收集的气体(ml)

1

70

3.1

2

60

6.7

3

50

11.3

4

40

14.2

5

30

14.3

6

20

14.1

(1)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上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
(2)从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进行。
(3)上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的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________作用会消耗一些,水中还会溶解一小部分。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那么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选择等量___________的NaHCO3溶液作为变量。
4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表二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测量数据表(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1.00

1.50

2.25

3.00

3.50

表二
(1)图一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步骤E滴加的染色试剂是____,该实验可证明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时,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测得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如表二中所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____,它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__;该实验进行前,是否必须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____(填“是”或“否”)。
(3)根据表二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下,温度为_____℃时,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____(填“增强”或“减弱”),可见,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
2022-08-12更新 | 572次组卷 | 6卷引用:3.3&3.4&3.5 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作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七上)
5 .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经过暗处理→光照-→叶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等操作后,发现只有B装置的叶片变蓝,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_
(2)在实验二中,两瓶种子种类相同且数量相等,C玻璃瓶装萌发的种子,D玻璃瓶装煮熟后冷却到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C、D瓶中,观察蜡烛在瓶内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___________
(3)在实验三中,将E、F装置放在有阳光且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到______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的。
2022-08-10更新 | 832次组卷 | 6卷引用:3.3&3.4&3.5 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作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七上)
6 . 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各装置的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种植物,初始重量均为300克。各装置的放置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

(1)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______运输的主要动力。
(2)如果将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可以探究______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瓶中清水表面滴植物油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
(3)①如果乙、丁能形成一组对照,图1中的“?”处应填______
②图2中乙组5小时后装置重量______丁组,说明光照可以______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容易出现偶然性,得出的结果说服力还不够,想要更具有说服力,还应进行______
2022-07-18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7 . 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向外界环境中释放有效的化合物,对自身和相邻的其他植物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泡核桃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果用、油料、材用和绿化的经济林树种,开展泡核桃林下种植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1)研究表明泡核桃叶片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等化感物质(属于有机物),这些物质是其叶片_______作用的转化物质之一。
(2)研究人员模拟泡核桃凋落叶片自然分解,探究泡核桃凋落叶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泡核桃林下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T0组

不添加泡核桃凋落叶

把等量的生菜种子种到花盆里,每组设置10个重复,共40盆,除添加泡核桃凋落叶的量不同外,其余条件

T15组

每盆添加15克凋落叶

T30组

每盆添加30克凋落叶

T60组

每盆添加60克凋落叶

①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组。为避免产生误差,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把等量的种子种到花盆里,每组设置10个重复,共40盆,除添加泡核桃凋落叶的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______
②研究人员测得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备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
据图分析,______组处理可显著提高生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可以影响的植物生理作用包括______等(至少写出两种),试着分析其中一种生理作用受气孔导度影响的原因______
2022-07-18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
8 . 洗洁精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八年级某班生物学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小组成员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4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下柱状图。

(1)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________实验;“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的原因是种子在萌发时需要________
(2)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________
2022-06-21更新 | 710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苏教版)
9 . 如图是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选用大小相等的萝卜条①、②,分别放入 A、B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图中的萝卜条③、④),比较萝卜条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萝卜条的变化,可知 A 溶液浓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萝卜条③与萝卜条①比较,萝卜条③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了,原因是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吸水”或“失水”)。
(3)整个实验可以说明: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
2021-12-27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教版)
20-21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10 .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同学们想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苔藓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吸水的能力。请你帮忙完成实验。
提出问题:苔藓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吗?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一烧杯清水,向里面滴一滴红墨水。
②准备两个培养皿,分别倒入少量稀释过的红墨水,编号为A和B。
③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苔藓植物,分为两份,一份放入A培养皿,让根与液面接触,而不要让叶片与液面接触;一份放入B培养皿让根不与液面接触,而叶片与液面接触。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
2021-08-1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章 地面上的动物(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定心卷(苏科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