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函数的图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康河泛舟,问道剑桥”,甲乙两人相约泛舟康河,路线均为从AB再返回A,且AB全长2千米,甲出发2分钟后,乙以另一速度出发,结果同时到达目的B地,甲到达目的地拍照5分钟便原速返回A地;乙到达B地后休息了2分钟,然后立即提速为原速的倍返回A地.甲乙之间的距离s(单位:米)与甲的行驶时间t(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乙回到A地时,甲距离A_____米.
2021-04-10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
2 . 请你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根式”时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①列表填空:
②描点、连线,画出的图象;

(2)结合所画函数图象,写出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3)结合所画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
2020-10-16更新 | 59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数学试题
3 . 下列各曲线中,不表示的函数的是( )
A.B.
C.D.
2020-10-16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数学试题
4 . 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赵明阳跑步从甲地往乙地,王浩月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王浩月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与运动时间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B.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
C.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D.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到目的地
2020-07-16更新 | 1874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题
5 .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每年四月初都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初届周华同学为了在本次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他让父亲带自己进行了体能训练,他们找了条笔直的跑道,两人都从起点出发且一直保持匀速运动,父亲先出发两分钟后周华才出发,两人到达终点后均停止运动,周华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米)与周华出发的时间(分)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周华到达终点时,父亲离终点的距离为________米.
6 . 一辆货车从地匀速驶往相距350km的地,当货车行驶1小时经过途中的地时,一辆快递车恰好从地出发以另一速度匀速驶往地,当快递车到达地后立即掉头以原来的速度匀速驶往地.(货车到达地,快递车到达地后分别停止运动)行驶过程中两车与地间的距离(单位:)与货车从出发所用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货车到达地后,快递车再行驶______到达地.
7 . 甲乙两地相距300,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停止,货车先出发从甲地匀速开往乙地,货车开出一段时间后,轿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接到通知提速后匀速赶往乙地(提速时间不计),最后发现轿车比货车提前0.5小时到达,下图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与货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则货车行驶__________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020-04-2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十校九年级下学期联合模拟数学试题
8 . 小涛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涛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下表是的几组对应值
...-2-10123...
...-8-30mn13...
请直接写出:=, m=, n=
(2)如图,小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上表中已经给出的部分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再描出剩下的点,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请直接写出函数的图像性质:;(写出一条即可)
(4)请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若方程有三个不同的解,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2020-04-19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9 .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与乙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①②甲的速度是60km/h;③乙出发80min追上甲;④乙车在货站装好货准备离开时,甲车距B地150km;⑤当甲乙两车相距30 km时,甲的行驶时间为1 h、3 h、h;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10 . 如图,AB是⊙O的直径,AB=4cmC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DE两点,且∠ACD=60°,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AB上运动时,设AF=xcmDE=ycm(当x的值为0或3时,y的值为2),探究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y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x/cm

0

0.40

0.55

1.00

1.80

2.29

2.61

3

y/cm

2

3.68

3.84

3.65

3.13

2.70

2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点F与点O重合时,DE长度约为    c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