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文本一:

太阳吟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十一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十二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注】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C.“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用词绝不重复,且突出了“鲜明”二字。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
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2024-01-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白马篇(节选)

曹植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的:箭靶。②④月支、马蹄:箭靴名。③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⑤狡捷:灵活敏捷。⑥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ì):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对这首诗展开了讨论,请你完成对话。

小语:读曹植的《白马篇》,少年英雄之气扑面而来。
小文:是啊,我看到了一个武艺超群的边塞游侠儿。曹植用词文采飞扬,看我的思维导图(左图),他用了对偶的手法,使诗歌(1)_____________
我:不仅如此,看“狡捷”二句,(2)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子修辞角度分析表达效果)。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抒发了他__________
2024-01-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身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这个抗洪的场面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这些子弟兵可以用_________这个词语来刻画。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从这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民子弟兵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B.“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C.“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里的“长龙”指的是爆发洪峰的长江。
D.“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这个排比句连用三个“飞向”表现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去营救群众的心情。
3.本文的写作手法是点面结合,在括号中标出“点”或“面”。
(1)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
(2)四百多名官兵大堤抢险的英雄本色。(        )
(3)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        )
2024-01-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名山天姥,历代诗人多有吟咏,请将下面三个选项归入诗中正确位置。

天姥道中

[宋]释行海

春风陌上野花香,

目送北归鸿雁行。

(1)(      )

天姥吟

[明]郑善夫

山人住在天姥阴,

忆余曾登天姥岑。

(2)(      )

游天姥山

[清]陈承然

海日天鸡缥缈间,

青莲游处识名山。

(3)(      )


A.春风横板桥边路,行听飞泉出翠湾。
B.云楼雪蹬参差起,下控桃源几许深。
C.百里青山行不尽,隔烟啼鸟又斜阳。
2024-01-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对辽阔事物的想象

①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从客顶(吾乡把韩江上游的客家地区称为客项)回来的船就靠岸了。货船上有瓜果,黄皮柿又大又甜,沙田柚饱满硕大,夏意浓时,更有浮瓜沉李。以上物产混杂在成排的杉木、成筐的煤炭中,把整个码头变成一个市集。

②彼时我们这些江边孩童一哄而上,推推搡搡,在各种货担之间穿梭摸索。机灵的孩子顺手吃了不少,憨钝的孩子跟着雀跃、奔跑、傻笑,得到的快乐一点也不比机灵的孩子少。

③住在江边的孩子,童年的乐趣要比城里孩子的多。城里孩子,比如我表妹,并不懂何为游泳。她客居江边时,听人言必称游泳,心生向往,央我外婆带她体验。我外婆不胜其扰答应了,让未满六岁的我表妹光溜溜地站在江边码头上,外婆用脸盆接了一盆水倒在她身上,说:这就是游泳了。好了!回家吧。于是她在童年时代以为游泳就是一盆水从头淋到脚。

④江边昆虫多。无非是金龟子、蚱蜢、蝈蝈之类,我们用绳子的一端绑着它们的腿,绳子的另一端绑在窗棂上。诸虫像西绪福斯一样徒劳地向窗外飞去,一次次被绳子拉回来,直到筋疲力尽。我们坐观其惨状,拊掌大笑,无底线地享受这残忍的快乐。

⑤但晚上七点多时,外婆就喊我们睡觉了。那时我们房间唯有一个小灯泡,昏黄幽暗,使人望而生困。我躺在床上,总能听到窗外江边轮船靠岸的声音,先是一连串噗、噗、噗的声音,然后汽笛发出嘟——一声长鸣,我在这些声音里睡得特别香。

⑥多年以后,读到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诗歌: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让人想起了许多事情。塔朗吉的火车和我的轮船,是那么像——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轮船,孤独的轮船。那在夜里泊岸或者在夜里起程的轮船,都让我想到这首诗。它们载着的,好像不是一船的杉木,而是一船的远方。

⑦就在下午四五点多的时候,孩子们在杉木、竹排、水果担之间穿梭,乘客下船,顾客买货,一片忙乱。那个时候,船员们也没闲着,他们还要洗船。我呆呆地看着,看到船员们洗完船,各自回家去了。码头安静下来,轮船也安静了。这就是那些在深夜里发出噗、噗、噗声响的其中一只吧,从江的上游很远很远处开来,它经过的那些很远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呢?很远的地方一定是美的。

⑧如果有时光机,我要向那个时候的我,介绍一本叫《白轮船》的小说。里面有一个小孩,每天都在岸边用望远镜看着伊塞克库尔湖上的白轮船。白轮船出现了,它有一排烟囱,船身长长的,雄伟而漂亮,它在湖上行驶,就像在琴弦上滑过。他立刻断定,他从未见过面的父亲——伊塞克库尔湖上的水手,正是在这条白轮船上。

⑨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条鱼,向白轮船游去。你好,白轮船,这是我。他对船说。然后又对船上的水手——他的爸爸,说:你好,爸爸,我是你儿子。孩子想象着。一天又一天,小孩想象着白轮船的故事,尽管他没有一天靠近过白轮船,尽管他不知道白轮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遥远的白轮船就是他的安慰。

⑩童心至为辽阔。看似不着一物、一无所有的童心,很可能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理解力,它一定能理解另一个处于截然不同的命运中的孩子。成年人强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膜拜阶层。成年人难以理解与他们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理解力太有限了,要用来理解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现实。他们不会交付过多的精力给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说,不会给予一艘平淡无奇的轮船以恒久的想象。

⑪同理,即使从未走出小城一步的孩子,很可能比走遍名山大川的成年人更能理解远方是什么。在每个看洗船的黄昏,在每个听着轮船汽笛声的夜晚,江边的孩子独自想象、独自回味。他们不觅知音,无须理解,像自学成才那样,建构了自己的远方。即使从未走出小城一步,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因为日复一日对辽阔事物的想象,喂大了自己。

(原文/陈思呈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①-④段,住在江边的孩子,童年的乐趣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2.读第⑥段,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划线句的意思。
它们载着的,好像不是一船的杉木,而是一船的远方。
3.读⑧-⑨段,“我要向那个时候的我,介绍一本叫《白轮船》的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4.读⑩-⑪段,作者为什么说“即使从未走出小城一步的孩子,很可能比走遍名山大川的成年人更能理解远方是什么”?
2024-01-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城中闲游

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下列与本诗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A.《商山早行》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行路难》D.《水调歌头》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苏辙评价刘禹锡的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结合全诗分析作者“闲游”之中寄寓了哪些情感?
2024-01-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杂诗七首》其五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头两句,就说早已备好了车马,将要出发远行。这一发端突如其来,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诗中“吴国为我仇”,赋予了这次“远游”不平凡的意义,为诗歌涂上了豪迈悲壮的色彩。
C.“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为反问句;“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为设问句,诗人自问自答,使语言明朗自然,干练有力,有刚健之美。
D.“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以欲渡江河而无船,比喻自己空怀壮志却不被任用、报效无门。
2.品读画线诗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3.赏析“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蕴含的情感。
2023-12-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释】①同父:即陈亮,字同父(甫)。陈亮远道来访罢官闲居带湖的辛弃疾,陈亮东归之后,两人往返唱和,这是其中一首词。②老大:年纪大。③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此处用典,意在表明陈亮是如同陈登(字元龙)、陈遵(字孟公)般有着湖海侠气的志趣相投者。④硬语盘空:这里用来形容议论慷慨。⑤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⑥怜:爱惜,尊敬。⑦中宵:半夜。
(1)“贺新郎”和“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分别属于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2)典故是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辛弃疾善于化用典故人词,用典贴切,且寓意丰富。请从“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看试手,补天裂”中任选一处,说说所引用的典故的含义及作者引用典故的用意。

示例:

我选择:我最怜君中宵舞。

典故含义:东晋时,祖逖立志北伐,在半夜闻鸡起舞。

作者用意:借古人的事迹来称赞友人的壮志豪情。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故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ráo):兰舟,
船的美称。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下片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在全词中有何妙用?
2023-12-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请你参加“咏史怀古诗”阅读策略研讨活动,并根据提示完成任务单。

“咏史怀古诗”的阅读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作品策略解读:寻找古今共鸣点→作者情感
《蜀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1)______
杜甫: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到达成都,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英雄指包括诗人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咸阳城东楼》时局: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古迹:2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长沙过贾谊宅》贾谊:(3)____________
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郁郁不得志。
借贾谊的被贬暗寓刘长卿自己两遭贬谪的悲苦。
策略迁移:
(4)运用“借助古今共鸣点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策略,分析《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作者的情感。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