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现在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破坏B.酸雨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2.为了减轻温室效应,你认为下列措施在我国可行的是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8-08-14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近年来,安徽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不断降低。左图表示1995-2009年安徽省碳排放量与GDP变化,右图表示1995-2009年安徽省煤炭和石油碳排放构成。

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
A.GDP增速低于碳排放量增速B.a表示碳排放量
C.c表示石油D.能源消费总量几乎不变
2.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安徽省应着力(     )
①加强皖北平原水能的开发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调整产业结构
④发展节能技术
⑤提高皖南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④
3 . 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7年11月6日至18日在德国波恩举行,其中太平洋岛屿国家斐济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受全球变暖影响,下列对斐济威胁最大的是
A.海平面上升B.早涝频率增加
C.水污染加剧D.厄尔尼诺出现
2.为应对全球变暖,世界各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禁止开发化石资源③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④沿海地区全部修
建防波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 . 读“1990年和2015年主要温室气体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15年,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氧化亚氮D.甲烷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禁止钢铁和核工业的发展  
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④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2016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 38 毫米,上升幅度为 30 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 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       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       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CO2的地质封存是指将CO2压缩并注入到地层中,进行长期安全的隔离和封存,以减少向大气中的直接排放。下图表示某地的地质构造,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最适合封存CO2的地层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2.地质封存是碳封存的方式之一,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做法与地质封存的功能相似的是
A.森林保护和再造B.使用可再生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D.提高燃料利用率

7 . 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毫米,比2015年高45毫米,预计未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毫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
A.4月B.6月C.9月D.12月
2.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泥沙堆积增强B.水养殖业增加
C.赤潮频繁出现D.咸潮几率增加
3.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   ②开发与保护并重   ③减少港口等工程建设   ④加强监测和灾损评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下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照片,它酷似“哭泣的人脸”。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照片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环境污染B.生物多样性减少C.臭氧层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
2.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 
④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9 . 2016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
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10 . 读“1989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宣传画揭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上述问题可能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4)要想缓解该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