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今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30年前增长变慢B.2030年增长率达到峰值
C.2060年后基本为零D.2030-2060年基本不变
2.在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我国能源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此类企业,下列碳中和措施中见效最慢的是(     
A.植树造林吸收CO2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C.降低企业生产能耗D.降低化石能源依赖
2021-11-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碳中和是指人类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对中国碳达峰值进行估测,现阶段研究应该侧重于(     
①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②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程度③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④未来十年年均GDP增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是(     
A.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B.刺激低碳和零碳等技术创新
C.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D.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
3.加快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价格,也就是碳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制约“碳价”统一的主要障碍是(     
A.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淡薄B.“碳价”过高,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C.碳交易操作程序繁琐D.各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差异大
2021-11-01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
2.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遏制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①采用节水措施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秸秆作燃料④购买节能电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B.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C.发展灌溉,把沙漠变良田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有利于实现个人碳中和的消费方式是(     
A.少开车、多步行B.多吃反季节蔬菜C.追求室内恒温恒湿D.增加洗衣频次
3.下列会成为可持续发展障碍的是(     
A.绿色经济B.贫困问题C.循环经济D.低碳经济
6 .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面图分别是196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图、196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图、1870-2015年世界碳排放累计贡献率变化统计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

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据图说明提出该原则的依据。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列举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行动。
2021-07-06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地理试题

7 . 左图示意1990~2013年我国某地区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右图示意1990~2013年我国某地区月平均水量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13年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2.这种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的自然灾害是(     
A.水土流失B.泥石流C.洪涝灾害D.石漠化
3.关于这种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积温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有利于土壤保墒
C.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D.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上升
2021-05-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8 .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 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参与植树造林 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021-04-25更新 | 20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全球变暖原因及危害联系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联系框图”推断,下列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的是(     
A.极地海陆间的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格陵兰岛的形状D.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
(2)缓解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列措施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关停高耗能产业,降低矿物能源消耗量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⑤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评(8月)地理试题

10 .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了(     
A.A减小B.B减小C.C增大D.D增大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③对农业没有影响
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工业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印刷B.电子C.钢铁D.纺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