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09 道试题
1 . 人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1)请在上图中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______
(2)Na与O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3)锡(Sn)与C为同一主族元素,Sn原子比C原子多三个电子层,则Sn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4)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定某些分子的结构,下列分子结构模型中正确是______(填字母)。
ABCD
HClH₂OCO₂CH₄
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平面正方形

(5)前四周期同族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的密度
B.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C.若a、b、c表示第ⅥA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a、b、c表示第ⅡA族元素,则X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6)某小组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
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其理由是______。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024-0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2 . 某学习小组将Cu与H2O2的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的配制
①配制100 mL 0.3 mol/L的H2SO4溶液,需18 mol/LH2SO4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保留2位小数)。
②在实验室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下图所示仪器,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利用相关原电池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其他条件相同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实验设计】利用下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4,记录数据。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对电压的影响可忽略。)
装置实验序号烧杯中所加试剂电压表读数
30% H2O20.3 mol/LH2SO4H2O
V/mLV/mLV/mL
130.0010.0U1
230.01.09.0U2
330.02.08.0U3
435.01.0V1U4
①Cu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V1=___________
③由实验2和4可知,U2___________U4 (填“<”或“>”或“=”),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3)由(2)中实验结果U3>U2>U1,小组同学对“电压随pH减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随pH减小而增强。
猜想2:酸性条件下,Cu的还原性随pH减小而增强。
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在(2)中实验1~4的基础上,利用下表装置分别进行实验5~8,并记录数据。
装置实验序号操作电压表读数
5分别向左右两侧烧杯中加入5 mL蒸馏水U5
6向左侧烧杯中加入5.0 mL0.3 mol/L H2SO4溶液,右侧烧杯中加入5 mL蒸馏水U6
7___________U7
8向左侧烧杯中逐滴加入5 mL浓氨水,右侧烧杯中加入5 mL蒸馏水U8
①U>U、U5 U6说明猜想1成立,猜想2不成立。实验7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②实验8左侧烧杯中加入5 mL浓氨水(过量)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U8>U,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pH等因素有关。
2024-03-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3 . 已知Cu与在硫酸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某学习小组将Cu与在硫酸中的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准备
(1)硫酸溶液的配制
①配制溶液,需要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在实验室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下图所示仪器的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II.实验探究
【实验任务】利用相关原电池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其他条件相同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进行实验】
(2)利用下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4,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烧杯中所加的试剂电压表的读数
硫酸溶液
V/mLV/mLV/mL
130.0/10.0
230.01.09.0
330.02.08.0
430.01.0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对电压的影响可忽略。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___________
②由实验2和4可知,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3)由(2)中实验结果,学习小组同学对“电压随pH减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随pH减小而增强。
猜想2:酸性条件下,Cu的还原性随pH减小而增强。
为验证猜想,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中实验1~4的基础上,利用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5~7,并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电压表的读数
5/
6向①_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烧杯中滴加硫酸溶液
7向另一侧烧杯中滴加硫酸溶液
②该实验装置中盐桥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③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说明猜想2不成立,猜想1成立。
(4)已知Cu与反应时,加入氨水可形成深蓝色的、稳定的。小组同学利用(3)中实验5的装置继续探究,向左侧烧杯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氨水,相比实验5,电压表读数增大,分析该电压表读数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为:影响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因素为___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4 . 化学消毒剂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与扩散。本题中,将探讨2种常见的消毒剂:
Ⅰ.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按照文献中制备的方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
②装置A中,装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测定装置溶液的浓度:取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和酸化(),然后加入_______作指示剂,用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2I-+S4O),当看到_______现象时,测得标准液消耗的体积为,通过计算可知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
Ⅱ.84消毒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是
资料: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的氧化性和杀菌消毒效果强于
(3)84消毒液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84消毒液可由氯气与溶液反应制得。为了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通常要在84消毒液中残余一定量的,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作用_______
(5)待消杀物品喷洒上84消毒液后,露置于空气中10~30分钟可增强消毒效果,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传感器可以测量不同溶液的电位值,根据电位值大小可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数值越小,还原性越强。
测得几种物质的电位值如表所示。(注:实验中进行酸化时均用稀硫酸)
物质H2O2H2O2(酸化)FeCl3KMnO4(酸化)NaNO3(酸化)NaBrKINa2S
浓度5%5%0.1mol•L-1
电位值/mV2766836711130603362116-36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①FeCl3       ②酸性KMnO4       ③酸性NaNO3
(2)影响物质氧化性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已知Fe3+与I-不能共存,由此推测下列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
a.Fe3+、Br-        b.Fe3+、S2-          c.NO、H+、I-          d.H+、MnO、I-
(4)向等浓度的NaBr和KI混合溶液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已知MnO在酸性环境下的产物为Mn2+)
(5)往淀粉-KI溶液中逐滴加入氯水,观察到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小组同学就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1:______。
猜想2:I2被氯水继续氧化
查阅资料:HClO不能漂白淀粉与I2结合形成的蓝色物质。
序号实验操作试剂现象结论
1分别取少量褪色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并加入对应试剂,观察实验现象a______猜想1不正确
2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猜想2正确(I2被氧化为IO)
3b+稀H2SO4溶液变蓝
①猜想1为______,实验1所用试剂a为______,实验1的现象为______
②实验3所用试剂b是一种可溶性含碘化合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Cu和H2O2的反应。
[猜想预测]
猜想1:Cu与H2O2不发生反应;
猜想2:Cu与H2O2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作氧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Cu的烧杯中加入20mL30%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通过该实验证明了猜想2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资料:Cu2++4NH3[Cu(NH3)4]2+,[Cu(NH3)4]2+为深蓝色;
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H2O2与4mL5mol/LH2SO4混合液Cu表面很快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H2O2与4mL5mol/L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该实验的结论:____
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导致Cu溶解速率加快。
(4)实验iii有少量蓝色不溶物,小组同学加入少量NH4Cl可使其溶解,结合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不溶物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
(5)基于以上实验,影响Cu与H2O2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
2022-07-10更新 | 3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I.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_______
(2)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_________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_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023-01-07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属于 S 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实验试剂X实验现象
KMnO4溶液、稀硫酸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Na2S 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 和 b 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 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9 .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隔夜熟肉中因亚硝酸钠(NaNO2)含量严重超标而不能食用的说法,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
NaNO2有毒,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NaNO2溶液显碱性,肉类在放置过程中,NaNO3逐渐转化为NaNO2,国家规定肉制品中NaNO2含量不能超过30mg/kg。
活动二:鉴别NaNO2与食盐
(1)NaNO2与食盐的外观相似,易被当成食盐误用,分析以下两种鉴别方法:
①能否各取少许固体用舌头品尝?____________
②用稀硫酸、淀粉和KI溶液鉴别,溶液变蓝的是NaNO2具有_________性。
活动三:探究NaNO3与NaNO2的相互转化
(2)制取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2NO2+2NaOH=NaNO2+NaNO3+H2 O
①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作为装置Ⅱ中的试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中反应完全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露置于空气,隔夜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则溶液中NaNO2的含量_____(选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活动四:检测熟肉中NaNO2含量的变化
(4)分别从1000g刚煮熟的肉和1000g隔夜熟肉中提取NaNO3与NaNO2后,配成溶液,再分别用0.00500mol/L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滴定,刚煮熟的肉消耗12.00mL,隔夜肉消耗16.00mL,(已知:2MnO+5 NO+6H+=2 Mn2++5NO+3 H2 O)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隔夜熟肉中NaNO2的含量是____________mg/kg。
活动五:综合其它实验和查阅资料获知,熟肉在细菌等作用下,NaNO3部分转化为NaNO2但只要保存得当,隔夜仍可食用。
2019-01-30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10 .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隔夜熟肉中因亚硝酸钠(NaNO2)含量严重超标而不能食用的说法,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NaNO2有毒,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NaNO2溶液显碱性,肉类在放置过程中,NaNO3逐渐转化为NaNO2,国家规定肉制品中NaNO2含量不能超过30mg/kg。
活动二:鉴别NaNO2与食盐
(1)NaNO2与食盐的外观相似,易被当成食盐误用,可用食醋、淀粉和KI溶液鉴别。能使混合溶液变蓝的是NaNO2 ,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即变为红棕色,该无色气体化学式为___
活动三:探究NaNO3与NaNO2的相互转化
(2)制取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已知:2NO2+2NaOH=NaNO2+NaNO3+H2O,当装置III中反应完全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打开a,再关闭b。则II中可以选用的溶液为_________
A.NaClB.H2OC.H2SO4D.NaOH
(3)将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露置于空气,隔夜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活动四:检测熟肉中NaNO2含量的变化
(4)分别从 1000g刚煮熟的肉和 1000g隔夜熟肉中提取NaNO3与NaNO2后,配成溶液,再分别用0.00500mol/L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滴定,刚煮熟的肉消耗12.00mL,隔夜肉消耗20.00mL,(已知:2MnO4+5 NO2+6H+=2 Mn2++5NO3+3 H2 O)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_____
②隔夜熟肉中NaNO2的含量是_____mg/k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活动五:综合其它实验和查阅资料获知,熟肉在细菌等作用下,NaNO3部分转化为NaNO2但只要保存得当,隔夜仍可食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