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为探究的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向制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
(2)预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你认为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
(3)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溶液、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锌片、铜片。
①向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探究的是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实验中,甲同学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反应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通过检验反应产物的存在以获取证据。可选_______滴入甲同学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_______的现象证明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
③设计实验证明具有氧化性:_______
2 . 已知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C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是;D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E与D的最高能层数相同,但其价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次外层内的所有轨道的电子均成对。
(1)请用元素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①元素: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②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
③B、C、D、E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A~F元素中某种元素的部分电离能,由此可判断该元素是___________。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此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 . A、B、C、D、E、F均为36号以前的元素。请完成下列空白: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
(2)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
(3)C元素基态的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即有5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4)D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5)E、F元素的基态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并且最高能级的电子对数等于其最高能层的电子层数。E、F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
2021-12-03更新 | 9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化学试题
11-12高一下·云南玉溪·期中
4 . 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的___________会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21-12-02更新 | 1576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淀粉在硫酸存在下加热会发生水解。试设计实验判断淀粉水解的情况:
(1)淀粉尚未水解,___
(2)淀粉部分水解,___
(3)淀粉已完全水解,___
6 . 现有X、Y、Z三种元素。
①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
②X的单质可与Y的单质化合,生成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③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请填写下列空白。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XZ的水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Z的单质溶于X2Y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7 . 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_
(3)如何判断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