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比较金属活动性Mg、Al、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装置若Mg片上冒气泡,证明活动性:Al>Mg
B检验Fe(NO3)2中是否混有Fe(NO3)3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色,说明混有Fe(NO3)3
C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Fe3+>I2
D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管各加入2mL0.1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2mL0.01molL-1H2C2O4溶液,将其中一支放入冰水中,一支放入80℃热水中若80℃热水中褪色快,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A.AB.BC.CD.D
2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测定氯水的pH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润洗滴定管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将润洗液全部从滴定管上口倒出
C电解法制备氯气将电源两极分别与两铁片相连,再将铁片插入饱和食盐水中
D比较Ksp(AgCl)与Ksp(Ag2S)大小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几滴0.1mol/LNa2S溶液,观察现象
A.AB.BC.CD.D
2023-04-21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
形成红色喷泉测量新制氯水的pH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先通CO2,再通NH3制备NaHCO3
A.AB.BC.CD.D
4 .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请写出乙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合并(3)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目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4-01-24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1所示,某同学利用溶液制取并探究其性质。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3)装置的目的是探究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
(4)探究的酸性强于,该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D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可证明的酸性强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目的
A用铂丝蘸取KNO3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检验KNO3溶液中含有Na+
B将Fe3O4溶于浓盐酸后,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验证Fe3O4中含有Fe(Ⅱ)
C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水溶液红色变浅验证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苏打溶液产生大量气体制备Al(OH)3胶体
A.AB.BC.CD.D
2023-10-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份学校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7 . 通过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乙烯

制备NaHCO3晶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锥形瓶中有白色晶体析出

选项

C

D

实验目的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制备无水氯化镁固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混合溶液温度升高至不再变化

硬质玻璃管内的白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A.AB.BC.CD.D
8 . 某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氯、溴、碘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橙黄色,说明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实验结论是得电子能力:氯_____溴(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装置C中观察到溶液变蓝色,Cl2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5)实验完毕后,设计实验分离装置B中的混合物,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液溴的沸点为58.8℃,四氯化碳的沸点为76.8℃。
在实验室进行操作1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填名称)和烧杯。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
(6)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Cl、Br、I的得电子能力随着原子序数增大依次减弱的原因:______
2023-05-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已知X、Y、Z、R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
RM层上有7个电子
(1)Z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
(2)R的+1价含氧酸的电子式_______
(3)Y的简单氢化物不能用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用方程式表达)
(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探究X、Y、Z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①试管D中盛放_______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D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
③另一同学从实验目的上分析认为该实验设计部分正确,即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仅为_______
2023-04-2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现象
A证明溶液中含有Fe2+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B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证明AgI的Ksp小于AgCl的Ksp向两份相同的银氨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等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份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份无明显现象
D清洗用KMnO4制备O2的试管中残留的MnO2用稀盐酸清洗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A.AB.BC.CD.D
2021-11-1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