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实验基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b→c→f。
(2)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的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试剂X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_____(填字母)。
A.Fe和FeCl3     B.FeCl2和FeCl3     C.Fe、FeCl2和FeCl3     D.Fe和FeCl2
(4)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现有一含FeCl2和FeCl3混合物的样品,用离子交换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9高二下·浙江宁波·期中
2 . Fe2O3俗称氧化铁红,常用作油漆等着色剂。某实验小组用部分氧化的FeSO4为原料,以萃取剂X(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并进行铁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已知:①在盐酸浓度较高时,Fe3+与甲基异丁基甲酮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当盐酸浓度降低时,该化合物解离。
②3DDTC—NH4+Fe3+=(DDTC)3—Fe↓+3N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萃取剂X萃取的步骤中,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FeSO4原料中含有的Ca2+、Cu2+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相中
B.为提高萃取率和产品产量,实验时分多次萃取并合并萃取液
C.溶液中加入X,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摇
D.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E.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F.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旋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2)下列试剂中,可作反萃取的萃取剂Y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
A.高纯水B.盐酸C.稀硫酸D.酒精
(3)吸油量是反映氧化铁红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油量大,说明氧化铁红表面积较大,则用在油漆中会造成油漆假稠,影响质量。不同浓度的两种碱溶液对产物吸油量影响如图所示,则上述实验过程中选用的碱溶液为_________(填“NaOH”或“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①操作A为抽滤、__________
②有关抽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选择抽滤主要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 滤纸应比漏斗内径略小,且能盖住所有小孔
C. 抽滤得到的滤液应从吸滤瓶的支管口倒出
D. 右图所示的抽滤装置中,只有一处错误,即漏斗颈口斜面没有对着吸滤瓶的支管口
E. 抽滤完毕后,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水龙头,以防倒吸
F. 抽滤时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否则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
(5)现准确称取4.000 g,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用容量瓶配成100 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l200 mol·L-1的KMnO4溶液进行滴定(还原产物是Mn2+,假设杂质不与KMnO4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序号待测溶液体积/mL消耗KMnO4标准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25.001.1521.98
225.000.5021.96
325.00020.77

①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吸取25.00mL溶液后,把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的具体操作为______
②所用的指示剂为____;KMnO4溶液置于_____(酸式、碱式)滴定管中。
A. 酚酞       B. 甲基橙       C. 石蕊       D. 不需要
2019-05-06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1班)试题
3 . 某探究小组用碘量法来测定样品中N2H4·H2O的含量。取样品5.000 g,加水配成250 mL无色溶液,已知溶液呈碱性,取25.00 mL溶液,用滴定管盛装0.2000 mol/L的I2标准液进行滴定。滴定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为N2和I
(1)用_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I2标准液,在取液、盛装、滴定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中,需要加入_____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___________
(3)滴定前后液面如图所示,所用I2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mL。

(4)样品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滴定过程中,盛放I2标准液的滴定管刚开始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则测得样品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
(1)实验前,小组对Mg(NO3)2分解产物的组成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O、NO2、O2乙:Mg(NO2)2、NO2、O
丙:Mg3N2、O丁:MgO、NO2、N2 
不需要实验验证就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①检查如上装置气密性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称取7.4 g Mg(NO3)2固体置于硬质玻璃管A中,并连接好上图装置。在用酒精灯给硬质玻璃管A加热前,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通过计算确定该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某同学提出:取A中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如未见明显现象,也能直接排除甲、乙、丙中的一种猜想,判定依据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填甲、乙、丙)是正确的。
③为验证产物中的O2,学习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若D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产物中有O2

④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却发现D 中无明显现象,但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仍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017-12-19更新 | 3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定性设计-【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实验综合大题)
5 .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6-09更新 | 13246次组卷 | 19卷引用:考点3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6 .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其摩尔质量为392 g/mol,可溶于水,在100℃~ 110 ℃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组成,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1)甲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II.为测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 g 莫尔盐样品,配成500 mL溶液。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取25.00mL硫酸亚铁铵溶液用0.1000mol•L-1的酸性K2Cr2O7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
乙方案:(通过NH4+测定)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取25.00 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1)滴定过程中,酸性K2Cr2O7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滴定管中。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1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NH3(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为VL,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___________。(用含V、m的式子表示)
7 .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 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D.V=448
2017-02-17更新 | 69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8 . 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关于混合粉末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CuO和C
B.一定含Fe2O3、CuO和C
C.一定含CuO和C,一定不含Al
D.气体Z为纯净物
9 . Fe2O3俗称氧化铁红,常用作油漆等着色剂。某实验小组用部分氧化的FeSO4为原料,以萃取剂X(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并进行铁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已知:①在较高的盐酸浓度下,Fe3+能溶解于甲基异丁基甲酮,当盐酸浓度降低时,该化合物解离。
② 3DDTC-NH4+Fe3+= (DDTC) 3-Fe↓+3N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萃取剂X萃取的步骤中,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FeSO4原料中含有的Ca2+、Cu2+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相中
B.为提高萃取率和产品产量,实验时分多次萃取并合并萃取液
C.溶液中加入X,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摇


D.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E.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F.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旋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2)下列试剂中,可作反萃取的萃取剂Y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_____
A.高纯水                    B.盐酸                      C.稀硫酸                      D.酒精
(3)吸油量是反映氧化铁红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油量大,说明氧化铁红表面积较大,则用在油漆中会造成油漆假稠,影响质量。不同浓度的两种碱溶液对产物吸油量影响如图所示,则上述实验过程中选用的碱溶液为_______________(填“NaOH”或“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准确称取4.000g , 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在容量瓶中配成10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l000mol/L的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还原产物是Cr3+),消耗K2Cr2O7溶液20.80mL。
① 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吸取25.00mL溶液后,把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的具体操作为_____
② 产品中铁的含量为_______(假设杂质不与K2Cr2O7反应)。
10 .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Fe(NO32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查阅资料,根据硝酸盐受热分解的规律,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Fe2O3、NO2乙:Fe2O3、NO2、O2丙:Fe3O4、NO2、O2丁:Fe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应______________
②称取Fe(NO32固体3.6g置于A中,加热前先打开K,___________,后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溶液颜色会退去;另一个同学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验证是否有O2,某同学另称Fe(NO32固体3.6g,充分加热,收集气体,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消失,液面上升,进入试管中的溶液大于2/3,通入一定量的O2后,气体全部被吸收,请写出Fe(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通入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④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写一点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氮元素拓展之实验大题-【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元素拓展综合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