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工业上常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
B.海水中Br- 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
C.该工艺流程可证明还原性:Br- >SO2>Cl-
D.“吸收塔”内也可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
2 .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的性质。(已知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的溶液。在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 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可将氧化。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 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 0.1 KI溶液,加入6mL 0.1 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充分振荡、静置,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的稳定性。

①II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成员结合理论分析,认为下列分解产物不可能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FeO、
②III中溴水是用来检验是否有气体生成,若有生成,溴水将褪色。实验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据此推测分解最有可能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
③NaOH的作用是吸收气体,请写出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5-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下过程,请你参与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I.的性质探究
装置如下表(图)所示,培养皿中A、B、C三个塑料瓶盖内盛有不同物质。向固体上滴加硫酸,迅速用玻璃片将培养皿盖严,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装置

㼛盖

物质

实验现象

A

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B

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C

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

品红溶液褪色


(1)70%浓硫酸溶液和固体反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瓶盖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瓶盖A中无明显变化,若要证明A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先在蒸馏水中滴入少量试剂X,X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       b.溶液       c.石蕊溶液
(4)瓶盖__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具有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信息可证明具有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
(6)增加瓶盖D可验证具有氧化性,则D中盛装的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造成环境污染,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下表列出的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方法1

用氨水将转化为,再氧化成

方法2

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将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其他生成物均可直接排放

方法3

溶液吸收,再经电解转化为

(7)如果不对燃煤烟气脱硫,易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一般指的是小于_______________的降雨。
(8)方法I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
(9)方法II中用还原为S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0)对方法III吸收后的溶液加热可使吸收液再生,其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4 . 下列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
A向蓝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气体,可以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验证SO2的漂白性
B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ClO溶液的pH约为8HClO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C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下层呈无色,上层呈红色。Fe2+的还原性大于Br-
D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后,再通入硅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利用该实验可以证明非金属性:Cl>C>Si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探究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及其速率,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已知:ⅰ.具有强氧化性,能完全电离,易被还原为
ⅱ.淀粉检测的灵敏度很高,遇低浓度的即可快速变蓝;
ⅲ.可与发生反应:

编号

1-1

1-2

实验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立即变蓝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与KI反应的速率,小组同学分别向两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并记录变色时间,如表。

编号

KI溶液/mL

溶液/mL

蒸馏水/mL

0.4%的淀粉溶液/滴

溶液/mL

变色时间/s

2-1

2

0

2.8

2

0.2

立即

2-2

2

0.8

0.2

2

2

30

(3)实验2-1不能用于测定与KI反应的速率,原因有无时反应生成少量后淀粉立即变蓝,无法确定反应的浓度变化外,还有____________
(4)加入溶液后溶液变蓝的时间明显增长,甲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先与反应,使降低;
猜想2:先与KI反应,
①甲同学提出猜想1的依据:由信息ⅲ推测,的还原性______(填“强于”或“弱于”)KI的。
②乙同学根据现有数据证明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补全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文献表明猜想2成立。根据实验2-2的数据,计算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6)实验2-2中,30s内未检测到反应,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2条)。
2023-04-22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T12-实验综合题
13-1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再酸化,可得溶液;
③将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Cr元素为+3价
B.实验①证明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实验③证明氧化性:
2022-11-29更新 | 31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7 . 用于灭活新冠病毒的二氧化氯稳定性较差(纯易分解爆炸),故用和NaOH混合溶液将其吸收转化为保存。现利用如下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及试剂制备

已知:①熔点―59℃、沸点11℃,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②温度高于60℃时,分解成和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75%浓硫酸,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A为的发生装置,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B中和NaOH需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成溶液与反应制取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此装置需要采用冰水浴,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任写一点)。
(5)装置C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
(6)某同学认为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推测产品中可能含杂质,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_______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制取的作漂白剂。0.5mol的氧化能力(得电子数)相当于_______ g 的氧化能力。
8 . 某实验小组探究少量Cl2和FeBr2反应的过程。
(1)配制FeBr2溶液:
i.配制50 mL 1.0 mol/L FeBr2溶液;
ii.上述溶液呈淡黄色。取少量此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红色。
①配制50mL 1.0 mol/LFeBr2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
②由ii可知,此FeBr2 溶液呈淡黄色的原因是其中含有_______ ,解释溶液呈淡黄色的原因:_______
(2)氯气和FeBr2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据此甲同学得出结论:少量Cl2既能和Fe2+又能和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2和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ii.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证明Cl2和Br-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
iii.乙同学改进实验如下:在上述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取上清液2 mL,向其中滴加3滴饱和氯水后,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乙得出结论:少量Cl2只与Fe2+反应,不与Br-反应。乙得出该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丙同学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反应过程:

i.转移到大试管前CCl4液体中呈红棕色的物质是_______
ii.丙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_______
2022-08-16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化学试题
9 . 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镍、铝、氧化铁、石墨等)提取Ni2O3,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Fe3+不能氧化Ni2+
②各物质的溶度积:Ksp[Fe(OH)3]=4.0×10-38
(1)为了除去含镍废料表面的矿物油污,可选用___________(填标号)浸泡。
A.热纯碱溶液                    B.NaOH溶液                       C.酒精
(2)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40℃时镍的浸出率开始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室温下,“浸出”所得溶液中Fe3+的浓度为0.2 mol/L,当溶液的pH从1.0调到2.0时,沉铁率为___________(忽略因调pH溶液体积的变化)。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5)证明“沉镍”中Ni2+已经完全沉淀的实验步骤及现象为___________
(6)“沉镍”生成NiC2O4·2H2O沉淀,则“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2-0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下列物质中,可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
A.KSCNB.NaOHC.H2SO4D.Fe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