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氯气与碱溶液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途径。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B.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
C.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25℃,101kPa,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2 . 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物质转化的探究。
已知: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
B.途径1中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除去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2CuO+2HCl↑
D.CuCl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4H++SO=2Cu2++SO2↑+2H2O
22-23高三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3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iii.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II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通入前,II、III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对比实验I、II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
(3)根据资料ⅱ,II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②取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
③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III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
2022-12-27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摸底考试变式汇编(17-21)
21-22高一下·上海闵行·开学考试
4 . 现有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0.1mol,经充分反应后,通入60mL 2mol/L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只含有2种溶质,其中NaCl为0.1mol。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02molB.0.04molC.0.06molD.0.08mol
2022-04-25更新 | 133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5练 氯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下·河北·阶段练习
5 . 叠氮化钠()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水,常用于汽车安全防护袋的气源,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立即自动充气。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并利用其进一步反应制取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易溶于水,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
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写出反应器1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反应器2中加入无水乙醚的作用是_______
(4)已知亚硝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写出反应器2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生成39g ,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反应器1要控制NaClO溶液的用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6)某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双极膜是阴、阳复合膜,层间的解离成并可分别通过阴、阳膜定向移动。

①双极膜中产生的_______(填“”或“”)移向多孔铂电极。
②石墨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022-04-16更新 | 576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3 钠及其化合物-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6 . 二氯异氰尿酸钠(NaC3N3O3Cl2)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它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其制备原理为:。请选择下列部分装置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并探究其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导管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
(5)实验时,先向A中通入氯气,生成高浓度的溶液后,再加入氰尿酸溶液,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A中浊液经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粗产品mg。
(7)粗产品中含量测定。将mg粗产品溶于无氧蒸馏水中配制成100mL溶液,取20.00mL所配制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加入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假设杂质不与反应,涉及的反应为:)
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
②则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2022-01-23更新 | 106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项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3月期)
2021·青海西宁·二模
7 . 无水三氯化铁常用于净水剂、印染的媒染剂,印刷制版时的腐蚀剂,在化学工业中还可制造其他铁盐,及处理肥皂提取粗甘油等。它具有易水解、易升华的性质。铁粉与氯气反应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通入氯气后,装置A中观察到有酸雾产生,原因是_______
(2)装置C中P2O5的作用是_______,请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在E、G处收集产物是利用了FeCl3_______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若F处出现堵塞,则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某同学用11.2g干燥铁粉制得无水FeCl3样品29.9g,该次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
(6)实验室中还常用SOCl2与FeCl3·6H2O晶体共热制备无水FeCl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021-07-13更新 | 108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1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限时精炼)-2022年高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0·北京石景山·一模
8 . “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实验小组制备消毒液,并利用其性质探索制备碘水的方法。
资料:i.HClO的电离常数为Ka=4.7×10-8
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
ii.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IO3-+5I-+6H+=3I2+3H2O。
iii.碘单质能与I-反应:I2+I-I3-(I3-低浓度时显黄色,高浓度时为棕色)。
Ⅰ.制备消毒液(夹持装置略)

(1)制备NaClO消毒液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C或D)。
(2)制备完成后,向C装置的溶液中添加NaOH、Na2SiO3等物质,得到与某品牌成分相同的消毒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资料i,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消毒液的性质探究碘水的制备方法
将某品牌“84消毒液”稀释10倍,各取100mL于三个烧杯中,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碘水:
方案操作现象反应后加淀粉溶液
1烧杯1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溶液为橙黄色……
2烧杯2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再加入1mo/L盐酸10mL溶液颜色快速加深,呈紫红色变蓝
3烧杯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小于0.5g)振荡后溶液保持无色不变蓝
(4)对比不同方案的实验现象,得出制取碘水的最佳方法要关注的因素是________
(5)针对烧杯3“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过量的NaClO将反应生成的I2氧化为IO3-
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1成立。NaClO氧化I2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假设2: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a证实了假设2成立,实验a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小组检验烧杯3所得溶液中含IO3-:取烧杯3所得无色溶液少许,加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发现溶液变蓝。该实验方案能否证明烧杯3所得溶液中存在IO3-,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预测烧杯1反应后加淀粉溶液的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说明预测依据________
2020-05-07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各区一模化学考试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2019·广东湛江·一模
名校
9 . 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制备氯酸钾和次氯酸钠。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浓盐酸的漏斗伸入试管底部,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1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若取消此装置,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为________
(3)装置中生成氯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等物质的量的氯酸钾和次氯酸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装置2和3中盛放的试剂均为________
(5)待生成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接下来的操作为打开________(填“a”或“b”,下同),关闭________
2019-10-12更新 | 59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卤素元素拓展之实验大题-【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元素拓展综合题)
10 .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mol≤nea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mol
2019-01-30更新 | 1798次组卷 | 30卷引用:夯基提能2020届高三化学选择题对题专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提升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